道山樊念伶俜

出自:宋代·李廌《廌寓龙兴仁王佛舍德麟公定道辅仲宝携酒希纳》

拼音:[dào][shān][fán][niàn][líng][pīng]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宿雨旦初霁,微凉吹广庭。
嘉宾忽相遇,方午梦惊扣扃。
长松森翠影,德修竹参青冥。
飘云度空急,仲残日穿林明。
幽墙隔江浦,公远屿定风舲。
城市厌烦暑,道山樊念伶俜
角巾代公绂,方草具踰侯鲭。
园实摘的皪,德厨酝斟晶荧。
烹鲜缩颈大,仲海错著器腥。
笑谈得真乐,公采撷逢幽馨。
云阴剥初霁,道名岚收远青。
窗卧忆元亮,方诗成怀景升。
日须河朔饮,德当解高阳酲。
烦襟顿忘释,仲嘉咏不少停。
闉闍发严鼓,公穹碧垂繁星。
一笑跨鞍去,奚论楚人醒。道

查看原文

注释

【道山】1.旧指文人集聚的地方:聚道山研讨经籍。 2.神话传说中的仙山:随师父道山练功。
【山樊】山旁。亦指山中茂林。
【伶俜】孤单无依的样子: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樊】

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作从棥。《徐曰》鷙,猶縶也。鷹隼之屬,見籠不得出,以左右攀引外也。《廣韻》樊,籠也。《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飮,不期畜于樊中。

通棥。《詩·小雅》止于樊。《說文》作棥。《孫炎曰》樊圃之樊也。謂樊籬。《莊子·山木篇》莊子遊乎雕陵之樊,睹一蟬得美䕃而忘其身。

紛雜貌。《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

國名。《詩·大雅》生仲山甫。《毛傳》仲山甫,樊侯也。

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田于鄭,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

姓。《姓苑》仲山甫之後,因國爲氏。

《正韻》符艱切。義同。

通鞶。《周禮·春官·巾車》掌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鍚樊纓。鄭註:樊讀如鞶,馬大帶也。《釋文》步干反。《左傳》作繁纓。

《高誘曰》扶萬切,音飯。樊桐,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

叶汾沿切,讀若楩。《左思·贈妹詩》才麗漢班,明朗楚樊。默識若記,下筆成篇。《白居易·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住丘樊。不如作中隱,隨月有俸錢。○按《說文》部收樊,下不从大,今誤入。

【念】

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姓。西魏太守念賢。

《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伶】

伶【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零。獨也。

弄也。伶人,弄臣也。

伶人,樂工也。伶倫,古樂師,世掌樂官,故號樂官爲伶官。

《唐樂府序》伯牙作水伶操。

使也。厮役謂之使伶。

健伶,縣名,屬益州郡。

伶俐,黠慧也。

伶仃,與彾㣔同。伶俜,與竛同。

《集韻》郞定切,音笭。

力正切,音令。義同。

【俜】

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傍丁切,音竮。俠也。

《說文》使也。《字彙》同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