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读纸遂刓

出自:宋代·苏辙《寄微之三首》

拼音:[chuán,zhuàn][dú,dòu][zhǐ][suì][w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去国日已远,涉江岁将阑。
东南富山水,跬步留清欢。
迁延废行迈,忽忘身在官。
清晨涉甘露,乘高弃征鞍。
超然脱阛阓,穿云抚朱栏。
下视万物微,惟觉沧海宽。
潮来声汹汹,望极空漫漫。
一一渡海舶,冉冉移樯竿。
水怪时出没,群嬉类豭羱。
幽阴自生火,青荧复谁钻。
石头古天险,凭恃分权瞒。
疑城曜远目,来骑惊新观。
聚散定王业,成毁犹月团。
金山百围石,岌岌随涛澜。
犹疑汉宫廷,屹立承露盘。
狂波恣吞噬,万古嗟独完。
凝眸厌滉漾,绕屋行盘跚。
此寺历今古,遗迹皆龙鸾。
孔明所坐石,牂?历非人刊。
经霜众草短,积雨青苔寒。
萧翁嗜佛法,大福将力干。
坡陁故镬在,甲错苍龙蟠。
卫公秉节制,佛骨埋金棺。
长松看百尺,画像留三叹。
新诗语何丽,传读纸遂刓
嗟我本渔钓,江湖心所安。
方为笼中闭,仰羡天际抟。
游观惜不与,赋咏嗟独难。
俸禄藉升斗,齑盐嗜咸酸。
何时扁舟去,不俟官长弹。

查看原文

注释

【传读】传授句读。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读】

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誦書也。《徐鍇曰》讀猶瀆也。若四瀆之引水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毛傳》抽也。《鄭箋》抽猶出也。《朱傳》誦言也。《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祝融之樂曰《屬讀》。

曲名。《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

官名。《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

姓,見《姓苑》。

《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義同。《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釋文》徐音豆。

《增韻》句讀,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今祕省挍書式: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

《韻會》通作投。《馬融·長笛賦》察度於句投。《註》說文曰:逗,止也。投與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按此則讀與逗通。逗又與投通。

叶亭歷切,音狄。《蘇轍·醉吟庵詩》詩成付與醉中讀,知有淸溪可終日。

【纸】

紙【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只。《說文》絮一苫也。《韻會》古人書於帛,故裁其邊幅,如絮之一苫。《釋名》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東觀漢記》黃門蔡倫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初學記》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从糸。至後漢,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

其字从巾。《張揖·古今字詁》巾部云:紙今帋。則其字从巾之謂也。

姓。《魏書·官氏志》渴侯氏,後改爲紙氏。

【遂】

遂【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徐醉切,音穟。《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進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註》良則進之也。

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衞風》言旣遂矣。

稱也。《詩·曹風》不遂其媾。

竟也。《前漢·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註》遂,闔之盡也。

《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

擅成事也。《易·家人》無攸遂。《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

舒肆之貌。《詩·衞風》容兮遂兮。

物生出曰遂。《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充備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順也。《周語》以遂八風。

《正韻》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

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

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遂人,官名。

國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刓】

刓【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五丸切《集韻》《韻會》《正韻》吾官切,音岏。《說文》剸也。从刀,元聲。一曰齊也。《徐曰》印刓弊。《前漢·韓信傳》刻印刓忍不能予。《註》蘇林曰:刓音刓角之刓,與摶同。手弄角訛,不忍授也。《玉篇》削也。《廣韻》圓削也。《六書故》削去廉隅也。《楚辭·九章》刓方以爲圓。

《集韻》或作㝴。亦作園。《莊子·齊物論》五者园而幾向方矣。《註》角泯鑠也。

通作玩。《前漢·酈食其傳》爲人刻印,玩而不能授。《註》師古曰:韓信傳作刓,此作玩,義各通。

《韻補》叶虞袁切,音元。《白居易詩》危石疊四五,嵬剞且刓。造物者何意,惟在嵓東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