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暗春松仍劫灰

出自:宋代·张嵲《寄题清孝庵》

拼音:[lù][àn][chūn][sōng][réng][jié][huī]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龙山几世阅兴衰,依旧春江拍岸来。
当代衣冠今寂寞,百年丘陇自崔嵬。
檐经白日余僧定,路暗春松仍劫灰
事去节阑春草积,乘高一望独迟回。

查看原文

注释

【暗春】相声术语。谓表演双口相声时,用东西把说相声的双方挡起来。
【劫灰】指遭刀兵水火等毁坏后的残余:陈迹关心已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暗】

暗【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

《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

《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

《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春】

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松】

松【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㮤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

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

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

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

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

【仍】

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劫】

劫【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居怯切《集韻》《韻會》訖業切,音衱。《說文》欲去以力脅止曰劫。一曰以力去曰劫。《徐曰》會意。《玉篇》强取也。《正韻》奪也,勢脅也。《禮·儒行》劫之以衆。

《韻會》劫劫,猶汲汲也。《韓文》人皆劫劫。

《傅毅·舞賦》形態和神意協,從容得志不劫。《註》言雍容不相廹也。

浩劫,宮殿大階級也。《杜甫·玉臺觀詩》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韻會》通作刧。亦通作刦。

【灰】

灰【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音虺。《說文》死火餘㶳也。从火从又。

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禮·月令》毋燒灰。《註》爲傷火氣也。火之滅者爲灰。

《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潄。衣裳垢,和灰請澣。《周禮·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後漢·杜篤傳》皤康居灰珍奇。

葭灰。《前漢·天文志》氣之法,竹爲管,葭莩爲灰,爲室三重,布緹幔,木爲案,內庳外高,加律其上,氣至灰飛。

劫灰。《高僧傳》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梵人。後竺法蘭至,問之,云:此劫火灰也。

自然灰。《酉陽雜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軟。藏器曰:灰生南海,狀如黃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爛如泥。

不灰木。《太平寰宇記》俗爲鋌子,燒之成炭,而不灰。

叶呼侯切。《楊方·合歡詩》生爲倂身物,死爲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

叶荒壷切。《陳琳·柳賦》有孤孑之細柳,獨幺枰而剽殊,隨枯木於爨側,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