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殇共尽兮孰尽而神

出自:宋代·方回《辅德庙碑歌》

拼音:[péng,bāng][shāng][gòng,gōng][jìn,jǐn][xī][shú][jìn,jǐn][ér][shé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绿之渚兮浣侯衣,青厥蟾兮神所依。
未壮而逝兮匪夭,白首者拜兮莫之敢非。
潮来兮潮往,侯朝出游兮夜归。
侯昔家兮今庙,奠椒醑兮神其我釂。
渺渺兮绿之渚,子陵在上兮子胥下。
羊裘孔乐兮鸱夷犹怒,勾吴炎汉兮俯仰今古。
侯之愿兮天不违。保我民兮靡兵靡饥。
水无蛟蜮兮山无{左豸右区}豹,有苹有芷兮岁其报。
彭殇共尽兮孰尽而神,不死者心兮幻者身。
雨八荒兮先我桑梓,刊此石兮百世之史。

查看原文

注释

【彭殇】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夭折。指寿命短长: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彭】

彭【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音棚。《說文》鼓聲也。

軍器。《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水名。《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註》彭水,在新昌衞縣。

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盧彭,在西北。

地名。《詩·鄭風》淸人在彭。《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註》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州名。《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彭盛,縣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正義》徐州縣。《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彭亡,聚名。《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

《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彭蠡,湖名。《書·禹貢》彭蠡旣豬。《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彭門,山名。《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姓。《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彭祖。《註》虞翻曰:名剪,爲彭姓,封於大彭。《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榜平聲。《玉篇》多貌。《詩·齊風》行人彭彭。《釋文》彭,必旁反。

《玉篇》盛也。《韻會》壯也。《詩·大雅》駟騵彭彭。《集韻》强盛貌。

《廣韻》行也。《詩·小雅》四牡彭彭。《傳》彭彭,不得息也。

《廣韻》道也。

《集韻》晡橫切,音閍。衆車聲也。

《韻會》《正韻》蒲光切,音旁。《韻會》近也。《正韻》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類篇》彭亨,驕滿貌。《韓愈·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劉歆·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與魴通。《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註》二傳士彭作士魴。

【殇】

殤【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未成人喪也。《禮·喪服傳》年十六至十九死爲長殤,十二至十五死爲中殤,八歲至十一歲死爲下殤,七歲以下爲無服之殤,生未三月不爲殤。

《禮·檀弓》周人以殷人之棺槨葬長殤,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

《周禮·地官·媒氏》禁嫁殤者。《註》殤十九以下。

諡法之一。《汲冢周書》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

死於國事、無主之鬼曰國殤。《楚辭》有《國殤》篇。

【共】

共【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孰】

孰【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殊六切《集韻》《韻會》《正韻》神六切,,隸作孰。生之反也。《禮·禮運》腥其俎,孰其殽。《特牲饋食禮》註,祭祀自孰始。

歲稔也。《禮·樂記》德盛而敎尊,五穀時孰。《前漢·食貨志》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則糴一,使民食足。互見火部熟字註。

《爾雅·釋訓》孰,誰也。《楚辭·天問》圓則九重,孰營度之。《莊子·天運篇》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史記·藺相如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正韻》何也。《論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正字通》審也。《漢武策賢良制》其孰之復之。○按《說文》生孰字本但作孰,後人加火,以別生熟之熟,而孰但爲誰孰字矣。

【而】

而【未集中】【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也。

《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韻會》發端之辭也。

《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神】

神【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姓。漢騎都尉神矅。

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