鼷鼠食牛牛不知

出自:宋代·晁补之《拟乐府十二辰歌》

拼音:[xī][shǔ][shí,sì,yì][niú][niú][bù,fǒu][zhī,zhì]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查看原文

注释

【鼷鼠】1.鼠类最小的一种。古人以为有毒,啮人畜至死不觉痛,故又称甘口鼠。 2.传说中的一种大兽。
【食牛】《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牛牛】1.蜗牛。 2.方言。男子生殖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鼷】

鼷【亥集下】【鼠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小鼠也。《玉篇》螫毒,食人及鳥獸,皆不痛。今之甘口鼠也。《爾雅·釋獸》鼷鼠。《註》有螫毒者。《博物志》鼷鼠之最小者,或謂之耳鼠。《春秋·成七年》春,鼷鼠食郊牛角,攺卜牛,鼷鼠又食其角。《本草註》李巡曰:卽鼱鼩,或謂之甘鼠。陳藏器曰:鼷鼠極細,卒不可見,食人及牛馬等皮膚,成瘡至死不覺。

【鼠】

鼠【亥集下】【鼠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書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音暑。《說文》穴蟲之總名也。《廣韻》鼠,小獸,善爲盜。《春秋·運斗樞》玉樞星散而爲鼠。《易·繫辭》艮爲鼠。

十二生肖之首。

水鼠。《雲僊雜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魚蝦。

冰鼠。東方朔云:生北荒積冰下,皮毛柔,可爲席。

火鼠。《神異經》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績之,號火浣布。

隂鼠。《郭璞·山海經序》隂鼠生於炎山。

耳鼠。《山海經》丹熏山有獸,狀如鼠,以其尾飛。

香鼠。《字彙》河南禹州密縣雪霽山香鼠,長寸餘,齒鬚畢具香,類麝,踰大路則死。

辟毒鼠。《西域舊圖》大秦有辟毒鼠。

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聾。

兀兒鼠。《甘肅地志》涼州地有兀兒鼠者,似鼠,有鳥名木周兒者,似雀,常與兀兒鼠同穴而處。○按此卽《尙書》同穴之鳥鼠也。

鳥名。䖪鼠。《山海經》栒狀之山有鳥,狀如雞而鼠毛,名曰䖪鼠。

昌鼠,鯧鯸魚別名。

鼠婦,蟲名。《爾雅·釋蟲》蟠,鼠負。《註》瓮器底蟲。《疏》負作,亦作婦。

馬直肉下曰輸鼠。《齊民要術》相馬法輸鼠欲方。

木名。《爾雅·釋木》楰鼠梓。《郭註》楸屬。

《本草》有鼠李。

草名。《爾雅·釋草》葝,鼠尾。《註》可以染皁。《又》鼠莞。《註》纖細似龍鬚,可爲席。

《正字通》山名。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

土色。《釋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憂也。《詩·小雅》鼠思泣血。亦書作癙。《小雅》癙憂以痒。

持兩端曰首鼠。《史記·灌夫傳》武安君召韓御史曰:何爲首鼠兩端。《註》首鼠,言一前一卻也。上象齒,下象腹爪尾。俗省作䑕。楰字原刻臾作㬰。

【食】

食【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僞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註》食,消也。

《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日食,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謂不墾耕。

《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寒食,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廣韻》戲名。博屬。

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論語》有酒食,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飯屬也。

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養生也。

《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叶式灼切,音爍。《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牛】

牛【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平聲。《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黃帝服牛乗馬。《易·无妄》或繫之牛。

《說卦》坤爲子母牛。《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樹化牛。《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爲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官名。《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牽牛,宿名。《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註》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

紫金牛,藥名。見《本草綱目》。

姓。《廣韻》微子裔,司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風俗通》漢有牛崇。

人名。《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叶音疑。《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叶下哉。哉讀將黎反。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