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茸玉帐毡

出自:宋代·杨万里《野炊猿藤迳树下》

拼音:[lú][róng][yù][zhàng][zh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

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
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
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
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查看原文

注释

【玉帐】1.玉饰之帐。 2.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 3.借指主将。 4.教席前的帷帐。借指师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芦】

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芐同。或作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茸】

茸【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而容切《集韻》而融切《韻會》如容切,音戎。《說文》草茸茸貌。《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

《史記·晉世家》狐裘蒙茸。《註》蒙茸,以言亂貌。《左傳》作尨茸。

木名。《管子·地員篇》其杞其茸。

鹿茸,藥名。《本草》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隂乾,使時燥。

《飛燕外傳》賜紫茸雲氣帳。《杜牧詩》醉脫紫茸裘。

五茸,地名。《陸龜蒙詩》五茸春草雉媒驕。《自註》五茸,吳王獵所。

《集韻》乳勇切,音宂。草生貌。《前漢·司馬相如傳》叢以蘢茸。《師古註》聚貌。

《前漢·司馬遷傳》僕又茸以蠶室,重爲天下觀笑。《師古註》茸,推也。

闒茸,不肖也。《鹽鐵論》賢知之士,闒茸之所惡也。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帐】

帳【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脹。《釋名》帳,張也。張施於牀上也。《玉篇》帷也,張也,幬也。《爾雅·釋訓》幬謂之帳。《註》今江東亦謂帳爲幬。《淮南子·道應訓》齊伐楚,市偷請爲君行薄技,乃夜解齊君之幬帳而獻之。

與張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

計簿也。《前漢·武帝紀》明堂朝諸侯,受郡國計。《註》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毡】

毡【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氊字。詳氊字註。(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諸延切,音旃。《說文》撚毛也。或曰撚,執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謂之氈。《釋名》氈,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周禮·天官·掌皮》秋斂皮,冬斂革,共其毳毛爲氈。

《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疏》案謂牀也。牀上著氈,卽謂之氈案。《齊民要術》作氈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緊强,春毛軟弱,獨用太偏,是以須雜。三月桃花水氈第一。凡作氈,不須厚大。唯緊薄均調乃佳耳。通作旃。《前漢·王褒傳》荷旃被毳。《王吉傳》細旃之上。《蘇武傳》齧雪與旃毛。皆與旃同。

叶之人切,音眞。《楊方·合歡詩》寒坐肩氈。上叶身,下叶塵。(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