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纺鲦鲤鰋鱨鲨

出自:宋代·邓林《赋江郊渔弋》

拼音:[zūn][fǎng][tiáo][lǐ][yǎn][cháng][shā]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占断江山自一家,寄情渔弋当生涯。
青枫翠竹春屏叶,白藕红菱晓镜花。
鸿鹄鹍鹏鵰鹗鹘,鳟纺鲦鲤鰋鱨鲨
河阳书到君当起,弩发千钧钓五车。

查看原文

字义

【鳟】

鱒【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才本切《集韻》《韻會》粗本切,蹲上聲。《說文》赤目魚也。《爾雅·釋魚》鮅鱒。《註》似鯶子赤眼。《疏》鮅,一名鱒。《陸璣·草木蟲魚疏》鱒似鯶魚,而鱗細於鯶,赤眼。《詩·豳風》九罭之魚,鱒魴。《傳》大魚也。

《五音集韻》士晚切,音撰。

柱兗切,音篆。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徂悶切,音鐏。魚名。

魚入泥。

《五音集韻》士戀切,音饌。義同。

【纺】

紡【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妃兩切《集韻》《韻會》撫兩切,音仿。《說文》網絲也。《廣韻》績紡。《急就篇註》謂紡切麻絲之屬爲纑縷也。《儀禮·聘禮》賄用束紡。《註》紡,紡絲爲之,今之縛也。《左傳·昭十九年》託于紀鄣紡焉。《疏》紡,謂紡麻作纑也。

《晉語》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註》紡,縣也。

【鲦】

鰷【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白鰷,魚名。《正字通》形狹而長若條然。《詩·周頌》鰷鱨鰋鯉。《傳》白鰷也。《集韻》或作鯈䱔。

《集韻》先了切,音小。義同。

【鲤】

鯉【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風》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陶弘景·本草》鯉最爲魚中之主,形旣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乗之。《酉陽雜俎》道書以鯉多爲龍,故不欲食。《正字通》神農書曰:鯉爲魚王,無大小,脊旁鱗皆三十有六,鱗上有小黑點,文有赤白黃三種。○按《爾雅·釋魚》鯉、鱣二字相偶,無二名。毛公、《說文》誤謂《爾雅》以鱣釋鯉,遂合鱣、鯉爲一,非也。

唐制,佩用魚符,亦象鯉形。

書扎曰雙鯉。《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李商隱詩》雙鯉迢迢一紙書。《註》古人尺素結爲鯉魚形,卽緘也。《類篇》亦作。

【鰋】

鰋【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以鰋爲鮎。《說文》又幷以鮀爲鮎。尤非。

【鱨】

鱨【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常。《說文》揚也。《玉篇》黃鱨魚。《詩·小雅》魚麗于罶,鱨鯊。《傳》鱨,揚也。《疏》鱨揚者,魚有二名,釋魚無文。陸璣疏云:鱨,一名黃頰魚是也。似燕頭,角身,形厚而長大,頰骨正黃,魚之大而有力解飛者。徐州人謂之揚。黃頰,通語也。

【鲨】

鯊【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師加切,音沙。與魦同。《爾雅·釋魚》鯊鮀。《註》今吹沙小魚。《疏》鯊,一名鮀。陸璣云:魚狹而小,嘗張口吹沙。《通雅》鯊,吹沙小魚,黃皮黑斑,正月先至,身前半闊而扁,後方而狹,陸氏以爲狹小,非也。《詩·小雅》魚麗于罶,鱨鯊。

海鯊。《正字通》靑目赤頰,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肥美。六書故曰:海中所產,以其皮如沙得名,哆口無鱗,胎生,大者伐之盈舟。

《集韻》所嫁切,沙去聲。義同。

叶山宜切,音師。《徐幹·齊都賦》罛鱣鮷,網鯉鯊,拾珠,籍蛟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