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冒肩戟光睒闪

出自:宋代·刘镗《观傩》

拼音:[hǔ][mào,mò][jiān][jǐ][guāng][shǎn][shǎn]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寒云岑岑天四阴。画堂烛影红帘深。
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
金洼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间。
夜叉蓬头铁骨朵,赭衣蓝面眼迸火。
{越走换鬼}蜮罔象初偋伶,跪羊立豕相嚘嘤。
红裳姹女掩蕉扇,绿绶髯翁握蒲剑。
翻筋踢斗臂宽,张颐吐舌唇吻乾。
摇头四顾百距跃,敛身千态斝态索。
青衫舞蹈忽屏营,采云揭帐森麾旌。
紫衣金章独据案,马{上髟下贵}牛权两披判。
能言祸福不由天,躬履率越分愚贤。
蒺藜奋威小{甪用换田}服,{上髟下监}{左纟右参}扬声大髽哭。
白面使者竹筱钥,自夸搜捕无遗藏。
牛冠箝卷试阅检,虎冒肩戟光睒闪
五方点队乱纷纭,何物老妪繃犹熏。
终南进士破鞮绔,嗜酒不悟鬼看觑。
奋髯瞠目起婆娑,众邪一正将那何。
披发将毕飞一吷,风卷云收鼓箫歇。
夜阑四坐惨不怡,主人送客客尽悲。
归来桃茢坐深蕳,翠鸮黄狐犹在眼。
自歌楚些大小招,坐久魂魄游逍遥。
会稽山中禹非死,铸鼎息壤乃若此。
又闻鬼奸多冯人,人奸冯鬼奸入神。
明日冠裳好妆束,白昼通都人面目。

查看原文

注释

【睒闪】1.亦作"睒熌"。亦作"睒?"。 2.光闪烁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冒】

冒【子集下】【冂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耄。《說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苟容。《註》師古曰:貪蔽也。《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註》冒,蔽也。

假稱曰冒。《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所以覆其首。《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玉篇》覆也,食巾也。

與媢通。《正韻》忌也。《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通作瑁。《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黙。《增韻》貪也。《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犯也。《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單于名。《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集韻》《正韻》莫佩切,音妹。《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註》毒音代,冒音妹。《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肩】

肩【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音堅。《說文》髆也。从肉,象形。《徐曰》象肩形,指事也。《廣韻》項下。《正韻》膊上。《六書故》臂本曰肩。

《爾雅·釋詁》肩,克也。《詩·周頌》佛時仔肩。《傳》仔肩,克也。《箋》仔肩,任也。《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傳》肩,任也。我不任好貨之人。

《韻會》勝也。肩强能勝重,堪任義。《爾雅·釋詁》肩,勝也。

《釋名》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脇皆相會闔也。

息肩。《左傳·襄二年》鄭子駟請息肩於晉。《註》欲辟楚役,以負擔喻。

比肩。《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又》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爲卭卭岠虛齧甘草,卽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獸三歲曰肩。《詩·齊風》驅從兩肩兮。《傳》獸三歲曰肩。

鳥名。《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註》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

《集韻》作也,媵也。

姓。《正字通》肩龍明,金人。肩固,洪武中貢士泰和人。

人名。《禮·檀弓》公肩假。《左傳·桓五年》周公黑肩,將左軍。《註》黑肩,周桓公也。

《集韻》丘閑切,音掔。膊也。

胡恩切,音痕。肩肩,羸小貌。《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音義》胡恩反。羸小貌。

直貌。

《五音集韻》胡田切,音賢。義同。《莊子·德充符肩肩音義》又胡咽反。

【戟】

戟【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屰《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音㻷。有枝兵也。《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周有雍狐之戟。《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地名。《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註》女戟在太行西。

與棘通。《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註》棘戟也。《禮·明堂位》越棘大弓。《註》棘戟同。

《韻補》叶訖約切,音腳。《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揚子·太玄經》比札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說文》作。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睒】

睒【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說文》暫視貌。《郭璞·江賦》獱獺賧瞲乎厱空。

窺也。《揚子·太經》瞢復睒天,不覩其軫。《註》瞢復而窺天,天道高遠,故不見其軫界也。

電光也。《元包經》電炟炟,其光睒也。《韓愈·寄崔立之詩》雷電生睒睗。

晶熒貌。《韓愈·東方半明詩》太白睒睒。

地名。《唐書·南蠻傳》越睒之西產善馬,世稱越睒駿。

《元史·地理志》廣南西路,北勝府順州,俗名牛睒。

國名。《晉法顯佛國記》西北有國名拘睒彌。

《集韻》舒贍切,閃去聲。視速貌。

《廣韻》《集韻》視也。

部落名。《唐書·西域傳》突羅朱闇婆部落,名伽龍睒。《韻會》一作覢。《集韻》通作䀹。或作。獱原刻从賔。

【闪】

閃【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㴸。《說文》闚頭門中也。从人,在門中。會意。《廣韻》出門貌。

《增韻》嚲避也。《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釋文》閃,失冉反。

暫見也。《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正字通》動貌。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杜甫詩:閃閃浪花翻。俗作㴸。

姓。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傾佞貌。《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註》閃楡,傾佞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集韻》式劒切,音。

子豔切,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