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卷两鸳鸯

出自:唐代·郭元振《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二首》

拼音:[bèi,pī][juàn,juǎn][liǎng][yuān][yā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北极严气升,南至温风谢。调丝竞短歌,拂枕怜长夜。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查看原文

注释

【被卷】铺盖卷。
【鸳鸯】1.中型游禽。鸭科。雄鸟羽色华丽,头部有暗绿紫色长羽冠,翅上有一对扇状栗黄色羽片,像船帆竖起。雌鸟体羽灰褐色。以种子、果实、小鱼、蜗牛、昆虫等为食。雌雄常成对活动。是有名的观赏鸟类。中国特产,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比喻夫妻:棒打鸳鸯两离分|愿作鸳鸯不羡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被】

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皮彼切《集韻》《韻會》部靡切,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詩·大雅》天被爾祿。《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

及也。《書·堯典》光被四表。

表也。《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

具也。《戰國策》械器被具。

帶也。《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

加也。《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

把中也。《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

負也。《後漢·賈充傳》被羽先登。

被廬,晉地名。《晉語》乃大蒐于被廬。

《韻會》攀糜切,音披。《廣雅》裮被,不帶也。《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被兮。《前漢·揚雄傳》被夫容之朱裳。

荷衣曰被。《左傳·襄十四年》被苫蓋。

《古今人表》被衣,人名。《莊子·知北遊》齧缺問道乎被衣。

姓。《前漢·王褒傳》宣帝時,徵能《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詹,《漢書》有牂牁太守被條。通作披。

【卷】

卷【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

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

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

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㒽。《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集韻》一曰冠武。

《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鸳】

鴛【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袁切,音眢。《說文》鴛鴦也。《玉篇》匹鳥。雄曰鴛,雌曰鴦。《崔豹·古今註》鳧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必思而死,故謂匹鳥。《埤雅》鵲好外反,鴛好內思。《詩·小雅》鴛鴦在梁,戢其左翼。《正字通》鴛鴦紅頭,翅尾黑,頭有白長毛,質杏黃色具文采。

《廣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音溫。義同。

【鸯】

鴦【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良切,音央。鴛鴦,匹鳥也。《荆楚記》鴦名節木鳥。

紫鴛鴦,鸂別名。

黃鶯,一名黃鴦。

瓦名。《蘇軾詩》瓦弄寒蟾鴦臥月。

人名。梁鴦。見《列子》。文鴦。見《晉書》。

《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音佒。義同。互詳鴛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