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右

出自:明代·方氏《四牡夫子行役志思也二章之六句》

拼音:[qín][sè][zài][yòu]

平仄:平仄仄仄

翩翩者<隹鸟>,肃肃其羽。
王事靡盬,以风以雨。
琴瑟在右,我心悲苦。¤

查看原文

注释

【琴瑟】指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古代常合奏。也用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的融洽情谊:琴瑟和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琴】

琴【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瑟】

瑟【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㻎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書·益稷》搏拊琴瑟。《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集韻》衆多貌。《詩·大雅》瑟彼作棫。《傳》瑟,衆貌。

《集韻》矜莊貌。《詩·衞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註》瑟,嚴密之貌。

《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朱註》瑟,縝密之貌。

《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瑟瑟,風聲。《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憂。

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人名。《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註》幾瑟,韓愛子。《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與索通。《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韻補》叶式吏切,音試。《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右】

右【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峟。與祐佑通。《說文》助也。《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左之對也。《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

上也。《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

《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强也。《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官名。《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姓。《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

《廣韻》漢複姓,五氏。左傳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御史中丞右行綽。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山名,獸名。《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與侑通。《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註》右讀爲侑。勸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云久切,音有。義同。○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叶以周切,音由。《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按《唐韻》正音以。今從朱註。

叶羽軌切,音以。《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弟叶滿彼反。《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韻》正云: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叶音矣。

叶于記切,音異。《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鐘鼓旣設,一朝右之。喜叶去聲。

叶演女切,音與。《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說文》本作,从口从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