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匠辄与欧褚通

出自:宋代·岳珂《唐世有刺郡江表者时宰嘱以新淦出笔……》

拼音:[yì][jiàng][zhé][yǔ,yù,yú][ōu][zhǔ,chǔ][tō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世间示必无皋夔,九疑虞舜不可追。
武皇锐意开绝漠,推锋乃亦有卫霍。
嗟哉格物本一理,雇人所用何如耳。
笔工在昔本市傭,束毫传筦求售同。
谁云进技不进道,意匠辄与欧褚通
虔州刺史募佳笔,双筦何堪须百日。
星驰一骑到长安,试手凤池随弃掷。
老奴恂栗丞相嗔,能用此笔能几人。
原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夸入神。
斗杓春回开电笑,橐签果符人所料。
中山聚族傥未殚,束帛那容及年少。
是知人才用舍识惟一心,皋夔卫霍无古今。
妍媸能否俱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
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毘陵。
未知当年新淦果何若,正恐钟卫二王无合作。
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时鉴裁无复传。
纷纷鸡毛抱筩卖,恰费书傭三十钱。

查看原文

注释

【意匠】谓作文﹑绘画﹑设计等事的精心构思。晋陆机《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辄与】1.亦作"輒与"。 2.任意给与。
【欧褚】1.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与褚遂良的并称。 2.指欧褚的书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匠】

匠【子集下】【匚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亮切,牆去聲。《說文》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作器也。《廣韻》工匠。《孟子》梓匠輪輿。

姓。《風俗通》凡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

【辄】

輒【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說文》車兩輢也。

《廣韻》專輒也。

《增韻》忽然也。《韻會》每事卽然也。

足疾也。《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衞侯之兄輒。《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

姓。◎按《說文》从車耴聲。俗或作輙,非。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欧】

歐【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玉篇》《集韻》《韻會》於口切《唐韻》烏后切,音毆。《說文》吐也。或作嘔。《急就篇註》歐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漢·嚴助傳》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山海經》薄魚一目,其音如歐。《註》郭璞曰:如人嘔吐聲也。《又》海外歐絲之野,在大踵東有女子跪據樹歐絲。《註》郭璞曰:言噉葉而吐絲,蓋蠶類也。《白氏六帖》跪樹歐絲,生桑得繭。

與毆通,捶擊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歐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鷗。與謳同。氣出而歌也。

歐歐,聲也。《魏繆襲·尤射》雞鳴歐歐,明燈皙皙。皙音制。

姓。歐冶子,古善鑄劒者,見《越絕書》。

歐侯、歐陽,俱複姓,見《漢書》。

刀名。《後漢·虞詡傳》寧伏歐刀以示遠近。《註》歐刀,人之刀也。

水名。《山海經》滏水東流,注于歐水。《集韻》或作。

【褚】

褚【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張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裝衣也。《類篇》囊也。《前漢·南粤王趙佗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師古曰》以綿裝衣曰褚。

蓄也。《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覆棺之物。《禮·檀弓》褚幕丹質。《註》以丹幕爲褚。

《廣韻》丑呂切,音楮。《集韻》制衣也。

姓。《潛夫論》褚師氏,皆鄭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卽褚師氏,漢梁相褚大,元成間有褚先生少孫,以儒學稱。

《集韻》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揚子·方言》卒謂之褚。

【通】

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道之也。

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陸賈傳》剖符通使。

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廣韻》州名。

《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