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勤剡奏

出自:宋代·杨炎正《寿宫使余丞相》

拼音:[xìng][míng][qín][yǎn,shàn][zòu]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间世生英杰,呈时瑞幅员。
昔为天下宰,今作地行仙。
帝渴梅调鼎,民思楫济川。
元戎辞屏翰,珍馆逸林泉。
勋业麒麟上,声名奏华颠。
落成新紫府,拂拭旧青毡。
暇日来簪履,春风可管弦。
莲开花十丈,桃熟岁三千。
云驻东山境,星辉北斗躔。
笑谈皆雨露,指顾即隐甄。
乌景行添线,蟾华且上弦。
垂弧当纪节,称兕正迎年。
四海俱蟾爷,三宫助祝延。
匹休和有宋,受福决无边。
试吏如孤远,蒙恩夙记怜。
姓名勤剡奏,庖廪费周旋。
顶踵思持报,丝毫力未宣。
一凭难老颂,再炷博山烟。
愿把如椽笔,重归秉化权。
倍书中令考,稳稳载貂蝉。

查看原文

注释

【姓名】姓和名字。
【剡奏】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姓】

姓【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息正切,音性。《說文》人所生也。《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

孫謂之子姓。《詩·周南》振振公姓。《楚語》率其子姓,從其時享。

晐姓,備庶媵也。《吳語》一介嫡女願執箕箒,以晐姓于王宮。

百姓,民庶也。《書·堯典》平章百姓。

百官族姓。《酒誥》越百姓里居。

生子曰姓。《左傳·昭四年》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姓。《前漢·食貨志》臨葘人姓偉,貲五千萬。《註》姓,姓也。偉,其名。

推律定姓。京房本姓李,推律定姓爲京氏。

筮易得姓,陸羽不知所生,自筮得蹇之漸,乃姓陸,名羽,字鴻漸。

《集韻》師庚切,音生。人名。《春秋·哀四年》蔡殺其大夫公孫姓。

叶桑經切,音星。《詩·唐風》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叶上菁。《鄭曉曰》姓,字从女生。上古八大姓,姜姬嬀姒嬴姞姚妘,皆从女。,从人。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勤】

勤【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瘽《唐韻》巨斤切《集韻》《正韻》渠中切《韻會》渠斤切,音芹。《說文》勞也。从力,堇聲。《爾雅疏》勤者,勞力也。《書·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詩·豳風》恩斯勤斯。《註》勤,篤厚也。《左傳·僖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註》勤我,言齊恤鄭難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揚子·法言》民有三勤。《註》勤,苦也。

《韻補》叶渠焉切,音乾。《鄭曼贈陸雲詩》垂龔之會,匪言不宣。嗟我懷人,斯恩斯勤。

通作廑。《前漢·揚雄傳》其廑至矣。《註》師古曰:古勤字。

《集韻》渠之切,音其。通作期。耄勤,老稱也。

【剡】

剡【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以冉切,音琰。《說文》銳利也。从刀,炎聲。《易·繫辭》剡木爲矢。《前漢·賈誼傳》剡手以衝仇人之胷。《註》剡,利也。

斬也。《荀子·强國篇》安欲剡其脛。

《玉篇》剡剡,光貌。《屈原·離騷》皇剡剡其揚靈。

剡剡,身起貌。《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註》急行欲速,身屨恒起也。

剡覃音義同。《詩·小雅》以我覃耜。《張衡·東京賦》介馭閒以剡耜。

《唐韻》《集韻》《韻會》時染切,音冉。縣名,在會稽。

【奏】

奏【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

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叶則古切,音珇。《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本作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