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弛担初

出自:明代·宋璲《寄章允载兼柬项思复》

拼音:[hū][féng][chí][dān,dàn,dǎn][chū]

平仄:平平平平平

忆昔到京畿,与子寓官廨。
一见即相欢,不翅旧交快。
维时困道涂,驱车久行迈。
忽逢弛担初,欣若身脱械。
握手坐氍毹,软语慰疲惫。
情投比粘胶,意惬甚搔疥。
项君数过余,滞下喜方瘥。
三人互谈噱,何殊合紏繣。
骖镳出游衍,古迹探奇怪。
路入青莲宫,驻足听梵呗。
薄晚始旋邸,倾倒形忘瘵。
周详论书谱,从容说诗派。
凡习尚浮华,遗音日已坏。
作者固繁夥,咸韶混夷韎。
澜倒并波随,畴能捄危败。
顾余樗散材,频年处卑隘。
枘凿乖方圆,甘遭世俗卖。
人将竞嘲讥,子乃敦教诫。
苦言加箴规,默默使心解。
酒酣示新篇,辞源极滂湃。
却类任公子,投竿下群犗。
应知艺嘉禾,薅治绝稊稗。
读之神骇惊,秋蛩罢嘶喝。
政图藉薰陶,别还隔遥界。
欲叩寝食安,但复占爻卦。
浦汭守衡茅,无从豁蒙瞆。
譬诸铁在炉,伊谁鼓风鞴。况乃患沉疴,躯命犹纤芥。
侵寻阅暑寒,孱弱乏刚夬。
精神尽凋耗,面目多肿哙。
布衾暖阁眠,药贴晴檐晒。
年来获告瘳,书斋仍扫洒。
猿鹤亦争庆,似索烟霞债。
缀赋咏雕虫,攻篆学垂薤。
有时看飞泉,四山寂无{口大}。
思取古遗经,一览适炙嘬。
兰膏继日晷,矻矻警昏懈。
视已常欿然,进业惭质。
志须成丝枲,未能脱菅蒯。
笃信宴安中,怀毒剧蜂虿。
蚤暮自深省,此语谅非祼。
近闻子亦归,亲朋乐情话。
千里感贻书,殷勤驰一介。
而翁幸康强,愧缺床下拜。
执简立台端,百壬不敢噫。
道远竟莫前,动若飞翮铩。
岁月无停裛,季秋倏已届。
篱菊傍云肥,江山日如画。
轩车几时来,夜雨一灯挂。
明德正可崇,相期各云劢。

查看原文

注释

【弛担】1.亦作"?担"。 2.放下担子,息肩。 3.指推卸责任。 4.指栖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忽】

忽【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姓。明有忽忠,忽明。

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

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註》今文笏作忽。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叶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叶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說文》从心勿聲。《長箋》亦書作。◎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逢】

逢【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

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

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侯。

姓。齊逢丑父。

《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叶符方切,音房。《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弛】

弛【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豕。《說文》弓解也。《禮·曲禮》弛弓尚角。《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放也。《爾雅·釋詁註》弛,放也。《疏》以弓釋弦曰弛,故云弛放。《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

《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註》弛,放也。

《爾雅·釋詁》易也。《註》相延易。

《廣韻》置也,舍也,緩也。《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註》息繇役也。

《廣韻》釋也。《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註》弛,釋下之。

《廣韻》去離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壞也。《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註》河道皆弛壞。

《集韻》余支切,音移。改易也。

《集韻》丑豸切,音褫。落也。

通作施。《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註》弛,讀爲施。

【担】

担【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與笡同。《玉篇》拂也。《博雅》擊也。

《集韻》丘傑切,音朅。與揭通。舉也。《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担撟。《朱子註》担撟,軒舉也。(擔)《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左擔,地名。《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去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濫切。謂所負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註》丁暫反。

《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以贍切,音豔。義同。

【初】

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相关诗句
相期各云劢 明德正可崇 夜雨一灯挂 轩车几时来 江山日如画 篱菊傍云肥 季秋倏已届 岁月无停裛 动若飞翮铩 道远竟莫前 百壬不敢噫 执简立台端 愧缺床下拜 而翁幸康强 殷勤驰一介 千里感贻书 亲朋乐情话 近闻子亦归 此语谅非祼 蚤暮自深省 怀毒剧蜂虿 笃信宴安中 未能脱菅蒯 志须成丝枲 进业惭质 视已常欿然 矻矻警昏懈 兰膏继日晷 一览适炙嘬 思取古遗经 四山寂无{口大} 有时看飞泉 攻篆学垂薤 缀赋咏雕虫 似索烟霞债 猿鹤亦争庆 书斋仍扫洒 年来获告瘳 药贴晴檐晒 布衾暖阁眠 面目多肿哙 精神尽凋耗 孱弱乏刚夬 侵寻阅暑寒 躯命犹纤芥 况乃患沉疴 伊谁鼓风鞴 譬诸铁在炉 无从豁蒙瞆 浦汭守衡茅 但复占爻卦 欲叩寝食安 别还隔遥界 政图藉薰陶 秋蛩罢嘶喝 读之神骇惊 薅治绝稊稗 应知艺嘉禾 投竿下群犗 却类任公子 辞源极滂湃 酒酣示新篇 默默使心解 苦言加箴规 子乃敦教诫 人将竞嘲讥 甘遭世俗卖 枘凿乖方圆 频年处卑隘 顾余樗散材 畴能捄危败 澜倒并波随 咸韶混夷韎 作者固繁夥 遗音日已坏 凡习尚浮华 从容说诗派 周详论书谱 倾倒形忘瘵 薄晚始旋邸 驻足听梵呗 路入青莲宫 古迹探奇怪 骖镳出游衍 何殊合紏繣 三人互谈噱 滞下喜方瘥 项君数过余 意惬甚搔疥 情投比粘胶 软语慰疲惫 握手坐氍毹 欣若身脱械 忽逢弛担初 驱车久行迈 维时困道涂 不翅旧交快 一见即相欢 与子寓官廨 忆昔到京畿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