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紞紞

出自:宋代·释善珍《东湖行》

拼音:[gǔ][dǎn][dǎn]

平仄:仄仄仄

湖埆埆,泥駮駮,
千夫万夫鉏剥剥。菰蒲濛濛深复凿,
湖水浑黄车漉漉。朝车暮凿声不已,
土山矗矗黄埃里。山成蒉土不知几,
上头望见沧海水。我疑神山外八万里,
山凭鳌戴无根蔕。阳侯潜乘鳌力瘁,
夜半负走倦复置。鼓紞紞
湖边市。骝马嘶,
使君至。使君一犒炙千牛,
酒舁银瓮糟成丘。工出农隙财出州,
民肥官瘠农知不。君不见淮水头,
田荒白骨无人收。僧庐箕敛供防秋,
健胡长戈舂尔喉。使君告尔农,
汝今一劳永不忧,汝今一劳永不忧。

查看原文

注释

【紞紞】击鼓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紞】

紞【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韻會》《正韻》都感切,音眈。《說文》冕冠塞耳者。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髧,非是。《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註》紞,冠之垂者。《疏》紞者,縣瑱之繩,垂于冠之兩旁,若今之絛繩。

《儀禮·士喪禮》緇衾赬裏無紞。《註》紞,被識也。《禮·喪大記》紟五幅無紞。《註》紞以組類爲之,綴之領側。《疏》爲緣飾爲識。

擊鼓聲。《晉書·鄧攸傳》紞如打五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