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鹘臭布衫

出自:宋代·释行瑛《偈十六首》

拼音:[shēn][zhù,zhuó,zhe][gǔ,hú][chòu,xiù][bù][shā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奇怪诸禅德,文殊普贤,
化作寒山拾得。头戴炙脂帽子,
脚踏无底麻鞋。身著鹘臭布衫
腰南击断鞓腰带。手持拍板,
口唱高歌。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
教我如何说。华藏当时若见,
每人痛与一顿何为如此,且教伊不敢制风掣颠,
免使后人疑著。

查看原文

注释

【鹘臭】犹狐臭。
【布衫】布制的单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著】

著【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小爾雅》思也。

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直音》俗作着。

【鹘】

鶻【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鷜鳥。《張衡·東京賦》鶻嘲春鳴。《正字通》鶻多義,冬撮鳥之盈握者,夜燠其爪掌,旦縱之。禽經曰:鶻不擊胎。《李邕鶻賦》營全鳩以自暖,乃詰朝而自釋。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鶻鵃氏司事也。

舟名。《海物異名記》越人水戰,舟名海鶻。急流浴浪不溺。

《廣韻》《集韻》戸八切,音滑。義同。

《廣韻》戸骨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廣韻》鶻,鳥名。鷹屬。

回鶻。《唐書·回鶻傳》元魏時號高車部,隋曰韋紇,亦曰回紇,德宗時請改爲回鶻。

【臭】

臭【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尺救切,抽去聲。《說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故从犬。《徐鍇曰》以鼻知臭,故从自。《廣韻》凡氣之總名。《易·說卦》巽爲臭。《疏》爲臭,取其風所發也。《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禮·月令》其臭羶。《疏》通於鼻者謂之臭。

香也。《易·繫辭》其臭如蘭。《詩·大雅》胡臭亶時。《禮·內則》衿纓佩容臭。《註》容臭,香物也。《疏》庾氏曰: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惡氣。與香臭別。《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左傳·襄八年》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註》言同類。

敗也。《書·盤庚》若乗舟,汝弗濟,臭厥載。《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

《揚子·太經》赤臭播關。《註》赤臭,惡人也。

《韻會》《正韻》通。《荀子·榮辱篇》臭之而無嗛于鼻。《又》三臭之不食。《註》謂歆其氣也。

《韻補》叶初尤切,音篘。《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叶下孚。孚音浮。

叶丑鳩切,音抽。《左傳·僖四年》卜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布】

布【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故切,音抪。《說文》布枲,織也。《廣韻》布,帛也。《小爾雅》麻紵葛曰布。《釋名》布,布也。布列衆縷爲經,以緯橫成之也。

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盡用之也。《易·說卦》坤爲布。《詩·衞風》抱布貿絲。《傳》布,幣也。《疏》此布幣謂絲麻布帛之布。幣者,布帛之名。《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布之衣。

泉也。《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前漢·食貨志》布貨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註》師古曰: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廣雅》布,施也。《莊子·列禦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玉篇》也。

《廣雅》布,散也。《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註》布路,分散。

《爾雅·釋天》祭星曰布。《註》布,散祭於地。

《廣雅》布,班也。

草名。《爾雅·釋草》布似布,帛似帛,華山有之。《註》草葉中有象布帛者,因名。

藥名。《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綸布。生南海,葉如手大,似薄葦,紫赤色。

金布,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師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篇名。

懸泉激流曰瀑布。《孫綽·天台賦》瀑布飛泉以界道。

露布。《續博物志》露布,捷書別名,以帛書揭之於竿,欲天下知聞也。

姓。《晉書·陶侃傳》江夏布興。

複姓。《史記·趙世家》姑布子卿。《註》司馬彪曰:姑布,姓。

與尃通。《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專結縷。《註》徐廣曰:尃,古布字。《漢書》作布。

【衫】

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

衣之通稱。《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集韻》通作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