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觉甘如饭稻粱

出自:宋代·苏轼《次韵张甥棠美昼眠》

拼音:[gēng,gèng][jué,jiào][gān][rú][fàn][dào][liáng]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炎歊六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忧虞心谢知时雁,安稳身同挂角羊。
要识熙熙不争竞,华胥别是一仙乡。

查看原文

注释

【饭稻】以稻米为饭。
【稻粱】稻和粱﹐谷物的总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觉】

覺【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覐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

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

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

《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博雅》哲也。

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姓,見《姓苑》。

《韻會》通作梏。《禮·緇衣》有梏德行。《註》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叶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叶吉列切,音孑。《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叶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音學五書》覺叶㡍。

《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甘】

甘【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姓。《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註》甘盤,殷賢臣。

甘茂甘羅,秦人。

《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地名。《書·甘誓》大戰于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註》甘鹿,周地。

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註》甘木卽不死樹。

《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饭】

飯【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扶晚切《集韻》《韻會》父遠切,音笲。《玉篇》餐飯也。《禮·曲禮》飯黍毋以箸。

《文王世子》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儀禮·少牢饋食禮·尸又食註》或言食,或言飯。食,大名,小數曰飯。《疏》食大名者,以其論語文多言食,故云食大名也。小數曰飯者,此少牢特言三飯五飯九飯之等,據一口謂之一飯,五口謂之五飯等,據小數而言,故云小數曰飯。

《論語》亞飯、三飯、四飯。《註》以樂侑食之官。《白虎通》王者平旦食、晝食、晡食、暮食,凡四飯,諸侯三飯,大夫再飯。

指本。《儀禮·士喪禮》設決麗于掔自飯持之。《註》麗,施也。掔手後節中也。飯,大擘指本也。決,以韋爲之籍,有彄,彄內端爲紐,外端有橫帶,設之以紐,擐大擘指本也。

《唐韻》符萬切《集韻》《韻會》扶萬切《正韻》符諫切,煩去聲。《說文》食也。《汲冢周書》黃帝始炊穀爲飯。《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是欲爭飽非謙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升,公揖退于箱,賔卒食,會飯三飲。《註》會飯謂黍稷也。

叶扶霰切,音卞。《蘇轍詩》岸上遊人暮不歸,淸香入袖凉吹靣。投壺擊鞠綠楊隂,共盡淸尊餐白飯。《廣韻》同。俗作飰。

【稻】

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

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粱】

粱【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說文》米名也。《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芑,白粱粟。《周禮·天官》犬宜粱。《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云犬宜粱。《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黃粱出靑、冀。《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莠類曰粱。《爾雅·釋草》稂,童粱。《註》莠類。《疏》稂,一名童粱。《集韻》或作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