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袂挹惠夷

出自:宋代·陈造《正学》

拼音:[jǐ][mèi][yì][huì][yí]

平仄:仄仄仄仄平

政术自学术,君子恶其欺。
道学不容伪,世以伪用之。
向来濂溪翁,粹然时所师。
光风与霁月,取重前辈词。
两程从之游,流变已受疑。
应世颇拘谫,自立如矜持。
何人传其粗,矫讦取世资。
口中诚敬语,掎袂挹惠夷
其行则市井,跖屩差所为。
危坐悄长默,覆此庸蚩蚩。
经正盛时事,怪女尚抵巇。
秉畀幸一旦,嘉谷去稗稊。
正士鸳鸿集,古学星日垂。
江湖隐沦客,有见真管窥。
尔辈受排拫,拟亦无孑遗。
得无奇英士,失脚遂磷缁。
用过贤用功。取璧忘小疵。
原引抆拭手,免兴失时悲。
原分升禄,少救并日饥。
辟以周孔涂,正以孟韩规。
嵬琐审辟就,譸张惭昨非。
六通面四达,恢若隆古时。
治道遗去甚,世变须防微。
吾言或可录,敢用告采诗。

查看原文

字义

【掎】

掎【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居綺切《集韻》《韻會》舉綺切,羈上聲。《說文》偏引也。《廣韻》牽一腳也。《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爲媒而掎之。《註》鳥來下則掎其腳。《魯語》掎止晏萊焉。《註》從後曰掎。《前漢·班固敘傳》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註》掎,偏持其足也。

發也。《班固·西都賦》機不虛掎。

《正韻》居里切,音几。義同。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居宜切,音羈。亦偏引也。

古音讀若哿。《音學五書》古音居我反,後人誤入四紙韻。《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正字通》掎,居何切,讀若柯。扡,䚽何切,古音也。◎按詩釋文掎,寄彼反。

疏云:掎者,倚也,以物掎其巓峰也。音義亦从紙韻。

《集韻》隱綺切,音倚。掎匜,不正也。與同。

【袂】

袂【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弭弊切《集韻》《韻會》彌蔽切,音櫗。《玉篇》袖也。《釋名》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禮·曲禮》以袂拘而退。《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弓矢,以袂順左右隈。《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擔袂,國名。《水經注》江口有國,號擔袂,屬天竺。遣黃門字興爲擔袂王。

《集韻》儒稅切。音汭。《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釋文》袂,李音芮。

倪祭切。同褹。詳褹字註。

《類篇》古穴切,同。亦袖也。《韻補》《沈炯·歸魂賦》:矧古今之悲凉,並攢心而霑袂。渡狹嶺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

【挹】

挹【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於汲切《集韻》乙及切,音邑。《說文》抒也。《廣韻》酌也。《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音揖。義同。

通揖。《荀子·議兵篇》湯武之誅桀紂,拱挹指麾。

通抑。《後漢·光武帝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荀子·宥坐篇》挹而損之。《註》挹,退也。

【惠】

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慧。《說文》仁也。《書·臯陶謨》安民則惠。《蔡沈註》惠,仁之愛也。

恩也。《書·蔡仲之命》惟惠之懷。

《爾雅·釋言》順也。《書·舜典》亮采惠疇。《詩·邶風》惠然肯來。《毛傳》時有順心也。

《增韻》賜也。《禮·月令》行慶施惠。

賚也。《書·無逸》惠鮮鰥寡。《註》惠鮮者,賚予賙給之,使有生意也。

飾也。《山海經》祠用圭璧之五,五采惠之。《註》惠猶飾也。

三隅矛。《書·顧命》二人雀弁執惠。

《諡法》柔質慈民曰惠。

州名。隋順州,宋改惠州。

姓。出琅邪周惠王之後,梁有惠施。

通作慧。《後漢·孔融傳》將不早惠乎。《註》惠作慧。《說文》从心从叀。《徐鍇曰》爲惠者,心專也。會意。①字从匚从自。

【夷】

夷【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姨。平也,易也。《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大也。《詩·周頌》降福孔夷。

安也,悅也。《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等也,儕也。《禮·曲禮》在醜夷不爭。《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也。《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夷俟,展足箕坐也。《論語》原壤夷俟。

誅滅也。《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傷也。《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芟也。《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地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國在城陽莊武縣。《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註》采地。《僖二十三年》楚伐地。

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書·堯典》宅嵎夷。

馮夷,河伯也。《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郭璞·江賦》冰夷倚浪。《卽馮夷。

《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女夷,風神名。《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鴟夷,酒器。《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辛夷,花名。《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留夷,香草。《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曰夷。

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

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優婆夷。《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與彝同。《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叶羊吏切,音異。《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本作。一曰古遲夷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