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境教人认

出自:唐代·贯休《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拼音:[zhū][jìng][jiào,jiāo][rén][rèn]

平仄:平仄平平仄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头。拟归仙掌去,刚被谢公留。
猛烧侵茶坞,残霞照角楼。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
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
壁画连山润,仙钟扣月清。何须结西社,大道本无生。
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
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
不问赓桑子,唯师妙吉祥。等闲眠片石,不觉到斜阳。
独自收槠叶,教童探柏瓤。王孙莫指笑,淡泊味还长。
诗琢冰成句,多将大道论。人谁知此意,日日只关门。
乳鼠穿荒壁,溪龟上净盆。因知无事贵,言外更无言。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只应唯道在,无意俟时来。
树叠藏仙洞,山蒸足爆雷。从他嫌复笑,门更不曾开。
蝉急野萧萧,山中信屡招。树香烹菌术,诗琼瑶。
诸境教人认,荒榛引烧烧。吾皇礼金骨,谁美南朝。
露滴滴蘅茅,秋成爽气交。霜椑如蜜裹,似盐苞。
浮藓侵蛩穴,微阳落鹤巢。还如山里日,门更绝人敲。
堑鸟毛衣别,频来似爱吟。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珠翠笼金像,风泉洒玉琴。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芙蓉峰里居,关闭复何如。白玃兼花鹿,多年不见渠。
红泉香滴沥,丹桂冷扶疏。唯有西溪叟,时时到弊庐。
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
囊非扑满器,门更绝人过。土井连冈冷,风帘迸叶多。
村童顽似铁,山菜硬如莎。唯有前山色,窗中无奈何。

查看原文

字义

【诸】

諸【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

《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字註。

《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境】

境【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魯語》外臣之言不越境。《史記·諸侯王表》諸侯比境。《註》地相接次也。《前漢·地理志》開地斥境。通作竟。

【教】

敎【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較。《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廣韻》敎訓也。《玉篇》敎令也。《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傳》布五常之敎。

《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註》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賔客,朋友也。《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註》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从攴。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认】

認【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玉篇》識認也。《增韻》辨識也。《關尹子·二柱篇》渾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認而已之。《後漢·卓茂傳》時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解與之,他日別得,亡者詣府送還。《元史·王克敬傳》臨事不認眞,豈盡忠之道乎。

錯認,水酒名。見《南宋市肆記》。

《讀書通》與仞通。《前漢·儒林傳》孟喜因不肯仞。

《韻會》與訒通。詳訒字註。

《廣韻》《正韻》而證切《集韻》如證切,仍去聲。義同。

相关诗句
窗中无奈何 唯有前山色 山菜硬如莎 村童顽似铁 风帘迸叶多 土井连冈冷 门更绝人过 囊非扑满器 不学拟何为 从来多自省 钟撞雪阁危 水汲冰溪滑 十载不离师 一灯常到晓 为僧鬓欲衰 忆在山中日 时时到弊庐 唯有西溪叟 丹桂冷扶疏 红泉香滴沥 多年不见渠 白玃兼花鹿 关闭复何如 芙蓉峰里居 终不是心心 孰知吾所适 风泉洒玉琴 珠翠笼金像 斑驳绿苔深 萧条秋病后 频来似爱吟 堑鸟毛衣别 门更绝人敲 还如山里日 微阳落鹤巢 浮藓侵蛩穴 似盐苞 霜椑如蜜裹 秋成爽气交 露滴滴蘅茅 谁美南朝 吾皇礼金骨 荒榛引烧烧 诸境教人认 诗琼瑶 树香烹菌术 山中信屡招 蝉急野萧萧 门更不曾开 从他嫌复笑 山蒸足爆雷 树叠藏仙洞 无意俟时来 只应唯道在 清吟茗数杯 红黍饭溪苔 言外更无言 因知无事贵 溪龟上净盆 乳鼠穿荒壁 日日只关门 人谁知此意 多将大道论 诗琢冰成句 淡泊味还长 王孙莫指笑 教童探柏瓤 独自收槠叶 不觉到斜阳 等闲眠片石 唯师妙吉祥 不问赓桑子 骑马入青冥 何妨似支遁 成堆读了经 数只飞来鹤 火种柏根馨 茶和阿魏暖 深炉烧铁瓶 静室焚檀印 大道本无生 何须结西社 仙钟扣月清 壁画连山润 粗淡老僧情 阴森古树气 楼台倚郡城 香刹通真观 流水面前流 坐来还有意 残霞照角楼 猛烧侵茶坞 刚被谢公留 拟归仙掌去 桐江古岸头 木落雨翛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