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唱西廱

出自:唐代·王珪《喜定号》

拼音:[gāo][dì][chàng][xī][yō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忆昨怀君诏,章台听暮钟。
人从太微下,书自道山共。
彩凤看飞笔,长虹见吐胸。
冤家成行对,侧理入腰封。
海阔珠难采,山辉玉易攻。
别吟平乐赋,高第唱西廱

查看原文

注释

【高第】1.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2.常指科举中式。 3.指科举中式者。 4.指官吏的考绩优等。 5.指学习成绩优异。 6.指高材生。
【西廱】见"西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第】

第【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弟。次第也。《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註》用士之次第。

但也。《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註》第,且也,但也。

第宅。《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複姓。《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同弟。《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集韻》一曰順也。

《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

【唱】

唱【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

《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廱】

廱【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8画

《廣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雝。《爾雅·釋訓》廱廱,和也。

辟廱,學名。《說文》天子饗飮辟廱。《廣韻》辟廱,天子敎宮。《詩·大雅》於樂辟廱。《傳》水旋丘如璧,曰辟廱。《白虎通》辟廱,四面如璧,水雝之,在南方七里之內,立明堂於中。月令論曰:取其宗廟之淸,則曰淸廟。取其正室之貌,則曰太廟。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取其水周圓璧,則曰辟廱。《三輔黃圖》璧廱如璧之圓,廱之以水,象敎化流行也。

《集韻》通作雝。《詩·周頌》于彼西雝。

通作雍。《前漢·河閒獻王傳》對三雍宮。《註》應劭曰:辟雍,靈臺,明堂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茨,一名雞廱。《莊子·庚桑楚》雞廱也,豕零也。

雍縣。亦作廱。《前漢·百官表》廱,太宰太祝令丞。《註》師古曰:五畤在廱,故特設太宰以下諸官。

《集韻》與壅通。《前漢·五行志》成公五年,梁山崩,廱河三日不流。《註》師古曰:廱,讀曰雍。◎按《穀梁傳》本作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