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源初滥觞

出自:宋代·赵蕃《养源斋》

拼音:[hóng,gōng][yuán][chū][làn][shā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红源初滥觞,其天千万里。
婆娑数亩阴,岁月拱把尔。
士之于为学,岂得独异彼。
岿然九层台,亦自抔土累。
平生养源斋,曾诗与王记。
二公死何年,夫子盖老矣。
向来之滔滔,今乃见涯涘。
木殖岁云秋,实落材则美。

查看原文

注释

【滥觞】〈书〉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今指事物的起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源】

源【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初】

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滥】

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瞰切,音纜。《說文》氾也。《增韻》水延漫也。《家語》其源可以濫觴。《註》濫,謂泛濫,小流貌。

溢也。《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隂霖不濫。

溢曰濫。《詩·商頌》不僭不濫。

竊也。《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爲濫。

漬也。《魯語》宣公濫于泗淵。《註》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

失實曰濫。《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

浮辭也。《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

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竹聲也。《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註》濫之意猶擥聚也。

《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通作檻。

水名。《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

《集韻》魯敢切,音覽。與灠同。漬果也。《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

《集韻》盧甘切,音藍。邑名。《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

胡暫切與鑑。同。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周禮·天官》春秋治鑑。或从水,亦作㽉。

浴器也。《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

【觞】

觴【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韻會》酒巵總名。《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飮人以酒亦曰觴。《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王曰:諾。乃觴之。

濫觴。《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是濫觴謂始出之微。《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觴深,淵名。《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籀文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