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诮斧斤讹鲁简

出自:宋代·冯时行《卢秀才家食梨》

拼音:[wù][qiào][fǔ][jīn][é][lǔ][jiǎ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屡款卢仙贡玉堂,谷梨霜饱每分香。
冰圆咀液凉疏齿,金醴吞甘浣热肠。
误诮斧斤讹鲁简,骇听名字笑吴娘。
好同火枣供嘉品,端此蟠桃味更长。

查看原文

注释

【斧斤】1.亦作"斧釿"。 2.泛指各种斧子。 3.泛指工具﹑利器。 4.以斧子修削。亦喻指过分雕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误】

誤【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寤。《說文》謬也。《書·立政》其勿誤于庶獄庶愼。《傳》誤,失也。《禮·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註》誤,謂禮節錯誤也。《前漢·張耳傳》君何言之誤。《吳志·周瑜傳》瑜精音樂,雖三爵後,其閒缺誤,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郞顧。

《字林》通作悞。惑也。《荀子·正論篇》是特姦人之誤于亂說,以欺愚者。

【诮】

誚【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說文》古文譙字。《書·金滕》王亦未敢誚公。《傳》讓也。《前漢·黥布傳》項王數使使者誚讓召布。《註》誚責也。

【斧】

斧【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斫也。《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資斧。《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詩·豳風》旣破我斧。《傳》隋銎曰斧。

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仙名。《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

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集韻》或作鈇。

【斤】

斤【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舉欣切,音筋。《說文》斫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集韻》或作釿。

《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註》六兩爲鍰。

姓。《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廣韻》《集韻》《韻會》居焮切,音靳。《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詩·周頌》斤斤其明。《傳》斤斤,明察也。

《集韻》許斤切,音欣。斤斤,仁也。

【讹】

訛【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作譌言。

《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爾雅·釋言》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讀書通》又通作僞。《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爾雅·釋詁》動也。《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韓詩》作譌。覺也。

《集韻》通作吪。《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山海經》作譌火。

姓。《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鲁】

魯【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虜。《說文》鈍詞也。《論語》參也魯。《何晏註》魯,鈍也。曾子性遲鈍。

國名。《詩·魯頌譜》魯者,少昊摯之墟也。《前漢·地理志》周興,以少昊之虛曲阜封周公子伯禽爲魯侯,以爲周公主。《釋名》魯,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魯也。

姓。《廣韻》伯禽之後,以國爲姓,出扶風。

複姓有魯步氏。

《集韻》旅,古作魯。註詳方部六畫。

【简】

䉍【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正字通》俗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