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朝苔砌行蝼蝈

出自:宋代·陈普《喜晴》

拼音:[zuó][zhāo,cháo][tái,tāi][qì,qiè][háng,xíng][lóu][guō]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炎天积雨气如秋,今日新晴快倚楼。
神女收云清客梦,羲和鞭日慰民愁。
昨朝苔砌行蝼蝈,破晓松梢乱栗留。
暑气犹轻如四月,欲从溪上问轻舟。

查看原文

注释

【昨朝】昨天;昨晨。
【蝼蝈】蛙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郑玄注:"蝼蝈﹐蛙也。"《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蝼蝈鸣。"朱右曾校释:"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唐张碧《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陆德明释文引汉蔡邕《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蝼蝈鸣"汉高诱注。又说即蝼蛄。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蝼"清郝懿行义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昨】

昨【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藏入聲。《說文》累日也。《廣韻》昨日,隔一宵也。《莊子·外物篇》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姓。《廣韻》複姓有昨和氏。

與酢同。《周禮·春官·司几筵》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註》昨,讀曰酢。

【朝】

朝【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朝鮮,國名。

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同類往見亦曰朝。《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郡守聽事亦曰朝。《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韻補》叶陳如切。《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叶蚩於切。《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叶張流切。《韓愈·祭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叶株遇切。《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叶直照切。《陸雲·夏府君誄》旣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叶直祐切。《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苔】

苔【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集韻》亦作菭。

【砌】

砌【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墀釦砌,玉階彤庭。《註》謂以玉飾砌也。

作切。《張衡·西京賦》刋層平堂,設切厓隒。《李註》切,古通砌。亦作墄。《三輔黃圖》未央前殿,左墄右平。《註》墄,音砌。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蝼】

螻【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螻蛄。詳蛄字註。

螻蟈,蛙也。詳蟈字註。

土螻,獸名。《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說文》螭亦名地螻。

囿名。《晉語》趙子田于螻。《註》螻,晉君之囿。

《集韻》龍珠切,音廔。天螻,蟲名。《爾雅·釋蟲》螜,天螻。《古今注》螻蛄,一名天螻。《揚子·方言》蠀螬,秦、晉之閒謂之蠹,或謂之天螻。

音漏。內病也。《周禮·天官·內饔》馬黑脊而般臂螻。《羣經音辨》螻,干寶讀去聲。《呂氏春秋》戸樞不腐,流水不螻。《禮記》作漏。

【蝈】

蟈【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韻會》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