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此军中诡

出自:宋代·高斯得《要君》

拼音:[yòng][cǐ][jūn][zhōng,zhòng][gu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圣人戒要君,春秋罪同弑。
推此无上心,将何所不至。
近者凶相归,决烈谁能比。
群愚惑其迹,咸谓给夺志。
老夫非圣人,固知决无是。
或问何以知,答云非奥祠。
岂有患失夫,能为勇退事。
未闻介推归,留母以为质。
府中俱荡析,般移到花卉。
殿前卒二百,辇载填城市。
都人尨其愚,家家失欢喜。
讙言真不返,剥剥竞弹指。
朝士独可怜,一朝失怙恃。
联章乞还相,留莽无少异。
天王虽圣明,勉徇非得已。
御前金字牌,一日数十置。
冠盖何纷纷,排日遣郎吏。
端明奉玺书,侍郎传睿旨。
师王袖亲批,祈恳流涕泗。
相公卧愈坚,那肯乐山起。
陛下如迫臣,臣当还故里。
群使骇其言,连名奏天陛。
安知夜半舟,已渡曹娥水。
新亭候徒劳,刘裕已还第。
狄青度昆仑,李愬擒元济。
忍於君父前,用此军中诡
一劳可永逸,所欲已称遂。
从今政事堂,深根且固蒂。
愿已惬臧孙,专当逾季氏。
上苍孔威神,那知从汝未。

查看原文

字义

【用】

用【午集上】【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五用哉。

《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

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

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

以也。《詩·小雅》謀夫孔多,是用不集。《古樂府》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

庸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增韻》器用也。《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傳》器實曰用。《左傳·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廣韻》通也。

姓。漢有用蚪,爲高唐令。

《韻補》叶餘封切,音容。《詩·小雅》謀臧不從,不臧覆用。《陸賈新語》大化絕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則爲太山衆本之宗,仆則爲萬世之用。

《六書正譌》周伯琦曰:用,古鏞字,鐘也。古㱁識,商鐘寅簋鐘字皆作用,後人借爲施用字。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诡】

詭【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過委切《集韻》《韻會》《正韻》古委切,音垝。《說文》責也。《前漢·京房傳》臣出守郡,自詭效功。《師古註》自以爲憂責也。《孔融·薦禰衡表》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繫單于。《註》自責必繫單于也。

《玉篇》欺也,謾也。《類篇》詐也。《穀梁傳·文六年》詭辭而出。《註》不以實吿人。

《玉篇》怪也。《莊子·齊物論》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註》弔詭,至怪也。

《增韻》異也。《前漢·劉輔傳》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聖心者。《師古註》詭,異於衆也。《後漢·班固傳》殊形詭制。《註》詭,異也。

違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詭於天之理與。《師古註》違也。

毀也。《後漢·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註》激,揚。詭,毀也。

《廣雅》詭隨,小惡也。《詩·大雅》無縱詭隨。《註》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廣韻》橫射物爲詭遇。《孟子》爲之詭遇。《趙註》橫而射之也。《朱註》不正而與禽遇也。

譎詭,變化也。《張衡·東京賦》瑰異譎詭。

《廣雅》詭犀,總也。總,音思。

《正韻》戾也。

星名。《前漢·天文志》司詭星出西方。《孟康註》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

邑名。《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騖,攻魏氏畼有詭。《註》畼有詭,魏邑名。

姓。《左傳·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註》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

人名。《史記·齊世家》桓公長衞姬生無詭。《左傳》作無虧。

通作恑。《陸機·辯亡論》古今詭趣。《註》詭,變也。同恑。《集韻》或作謉、譌。《正韻》亦作佹、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