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称盐醯共

出自:宋代·陈造《买薤》

拼音:[yǎ][chēng,chèn,chèng][yán][xī][gòng,gō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平日屠门嚼,因病不敢纵。
园翁富薤畦,尚可羞此供。
长白连嫩叶,雅称盐醯共
暖鬲号多益,断下仍百中。
医经备收录,诗老屡吟讽。
韭齏葵作菹,未觉取世重。
鸡壅谢称帝,杞菊第宾人。
佐我炊玉饱,食指免轻动。
归计三径成,少办百本种。
指日筋骨强,报汝当抱瓮。

查看原文

注释

【雅称】1.素称。 2.美称。
【盐醯】盐和醋。亦泛指调味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雅】

雅【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居。秦謂之雅。从隹从牙。《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集韻》亦作鴉鵶。

《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義同。

《玉篇》正也。《爾雅疏》雅,正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註》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詩·小雅》以雅以南。《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雅,正也。

《論語》子所雅言。《註》孔曰:雅言,正言也。《朱註》雅,常也。

《玉篇》儀也,嫻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玉篇》素也。《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遊。《註》韋昭曰:雅,素也。

《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後漢·竇后紀》及見雅以爲美。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雅。《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酒器名。《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註》雅,酒閜也。別作㿿。

姓。《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叶語可切。《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称】

稱【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盐】

鹽【亥集下】【鹵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爲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註》苦鹽出於池,鹽爲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註》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

無鹽,古國名。

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

《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金鹽五加皮別名。

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

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無鹽,古之醜婦人。

《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註》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爲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

【醯】

醯【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呼雞切《集韻》馨奚切《韻會》《正韻》馨夷切,。

《釋名》醢多汁者曰醯。醯,瀋也。宋、魯人皆謂汁爲瀋。

《揚子·方言》徯醯,危也。東齊槣物而危謂之徯醯。

蟲名。《列子·天瑞篇》醯雞生乎酒。《字彙補》蠛蠓,蟲。一名醯雞。

【共】

共【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