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野狐惊铁杖

出自:宋代·葛立方《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禅悦》

拼音:[yào,yāo][shǐ][yě][hú][jīng][tiě][zhà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多生业果种情田,鹫岭宗风好着鞭。
要使野狐惊铁杖,莫令黄叶认金钱。
传衣虽落慧能后,成佛应居灵运前。
趺坐蒲团成冷淡,比从人役竟谁贤。

查看原文

注释

【野狐】1.即狐狸。 2.见"野狐禅"。
【铁杖】1.古兵器名。铁制的棍棒。 2.铁手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要】

要【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䙅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

《廣韻》勒也。

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衞圻之外,謂之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姓。《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水名。《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靑要,山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高要,縣名。《一統志》屬廣州府。

與腰通。《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廣韻》於笑切。讀去聲。《篇海》凡要也,要會也。《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論語》久要,亦讀去聲。《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以紹切,音。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使】

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野】

野【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埜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狐】

狐【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妖獸也,鬼所乗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豐後。《爾雅·釋獸》貍狐貒貈醜。《埤雅》狐性疑,疑則不可以合類,故从孤省。

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

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易·解卦》田獲三狐。

《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詩·邶風》狐裘蒙戎。

《北風》莫赤匪狐。《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勃壤用狐。《山海經》靑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爾雅·釋獸》貔,白狐。《註》一名執移,虎豹之屬。《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鵂鶹一名訓狐。因其聲以名之。見《唐書·五行志》。韓愈有射訓狐詩。

地名。《左傳·僖二十三年》濟河圍令狐。《晉語》使令狐文子佐之。《註》令狐,邑名。

《史記·趙世家》秦伐我,至陽狐。

《孝文帝紀》軍飛狐。《註》如淳曰:在代郡。蘇林曰:在上黨。

姓。《廣韻》晉有狐氏,代爲卿大夫。《晉語》狐氏出自唐叔。

令狐,複姓。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铁】

鐵【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銕䥫《唐韻》天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他結切,天入聲。《說文》黑金也。《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史記·貨殖傳》邯鄲郭縱以冶鐵成業,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冶鐵富魯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銅劒讚序》古以銅爲兵,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旣不克給,故以鐵足之。

黃鐵,銅也。《書·呂·其罰百鍰傳》鍰,黃鐵也。《疏》古者金銀銅鐵,總號爲金,此傳言黃鐵,舜典傳言黃金,皆是今之銅也。古人贖罪,悉皆用銅,而傳或稱黃金,或言黃鐵,謂銅爲金爲鐵耳。

《禮·月令》孟冬駕鐵驪。《註》鐵驪,色如鐵。《詩·秦風》駟鐵孔阜。《傳》鐵驪也。《疏》鐵者,言其黑色如鐵。◎按今集註作驖。

地名。《春秋·哀二年》戰于鐵。《註》鐵,衞地,在戚城南。

水名。《山海經》敝鐵之水出焉。

獸名。《神異經》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鐵,飮水,其糞可作兵器,其利如鋼。

書名。《前漢·藝文志》桓寬鹽鐵論六十篇。

姓。《正字通》宋鐵南仲,明鐵鉉。

《廣韻》複姓。赫連勃勃,攺其支庶爲鐵伐氏,云庶朕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集韻》徒結切,音耊。利鐵也。

【杖】

杖【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說文》所以扶行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

《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木梃也。《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

《爾雅·釋草》蒤,虎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丈去聲。持也。與仗同。《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憑倚也。《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