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花扑净地

出自:唐代·费冠卿《答萧建》

拼音:[fān][huā][pū][jìng,chēng][dì,de]

平仄:平平平平仄

自地上青峰,悬崖一万重。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
飞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痒痒,近瀑雨濛濛。
径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泉鱼候洗钵,老玃戏撞钟。
外户凭云掩,中厨课水舂。搜泥时和面,拾橡半添穜。
渡壑缘槎险,持灯入洞穷。夹天开壁峭,透石蹙波雄。
润蔼清无土,潭深碧有龙。畬田一片净,谷树万株浓。
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寒炉树根火,夏牖竹稍风。
边鄙筹贤相,黔黎托圣躬。君能弃名利,岁晏一相从。

查看原文

注释

【幡花】1.亦作"幡华"。 2.供佛的幢幡彩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幡】

幡【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說文》幡,書兒拭觚布也。《徐鉉曰》觚,八棱木,於上學書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內則所謂帉帨是也。

《集韻》一曰幟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爲信幡也。《前漢·鮑宣傳》宣坐大不敬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

三幡。《孫綽·遊天台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卽有而得。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註》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觀三也。言三幡雖殊,消令爲一,同歸于無也。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曰:近論三幡諸人,猶多欲旣觀色空,別更觀識,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於理爲長。然敬輿之意,以色空及觀爲三幡,識空及觀亦爲三幡。

與翻通。《詩·小雅》幡幡瓠葉。《傳》幡幡,瓠葉貌。《孟子》旣而幡然改。《註》幡,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疎,落英幡纚。《註》師古曰:幡纚,飛揚貌。

《詩·小雅》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傳》幡幡,失威儀貌。

《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扑】

扑【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鋪入聲。與攴同。小擊也,打也。《戰國策》若扑一人,若捽一人。《史記·刺客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不中。

杖也。《書·舜典》扑作教。《傳》扑,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禮·月令》司徒搢扑北面誓之。或作撲。

《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亦擊也。或作。

《類篇》匹切,剖去聲。扣也。

《集韻》拍逼切。同揊。見揊字註。(撲)《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

《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净】

凈【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楚耕切《集韻》初耕切,音琤。冷貌。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