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讫七年

出自:宋代·苏轼《新渠诗》

拼音:[yǐ][qì][qī][nián]

平仄:仄仄平平

新渠之水,其来舒舒。
溢流於野,至於通衢。
渠成如神,民始不知。
问谁为之。邦君赵侯。
新渠之田,在渠左右。
渠来奕奕,如赴如凑。
如云斯积,如屋斯溜。
嗟唐之人,始识粳稌。
新渠之民,自淮及潭。
挈其妇姑,或走而颠。
王命赵侯,宥我新民。
无与王事,以讫七年
侯谓新民,尔既来止。
其归尔邑,告尔邻里。
良田千万,尔择尔取。
尔耕尔食,遂为尔有。
筑室於唐,孔硕且坚。
生为唐民,饱粥与饘。
死葬於唐,祭有鸡豚。
天子有命,我惟尔安。

查看原文

字义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讫】

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居迄切《集韻》《韻會》居乙切,》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疏》訖是盡也,故傳以訖爲絕。《穀梁傳·僖九年》毋訖糴。《註》訖,止也。謂貯粟。

竟也。《前漢·王莽傳》劉歆訖不吿。《師古註》訖,竟也。

《史記·司馬貞·三皇紀》《春秋緯》稱,自開闢至獲麟,分爲十紀,十曰流訖紀。

《集韻》許訖切,音肸。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尚書·孔序》自唐虞以下訖于周。《前漢·成帝詔》訖今不攺。《說文》本作。

【七】

七【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

姓。明七希賢。

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