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病出

出自:宋代·方回《正月初四后十余日病嗽不能出杂书十首》

拼音:[duō][duō][guài][bìng][chū]

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一日不醉,未尝见有疾。
三日偶无酒,咄咄怪病出
肺壅鼻垂涕,不饮逾十日。
醉死政自佳,性命安足惜。
奈何官价贵,典衣买灰汁。

查看原文

注释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或感叹:~怪事ㄧ~称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咄】

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沒切,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

《集韻》《韻會》《正韻》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

《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叶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怪】

怪【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壞切,乖去聲。《說文》異也。《增韻》奇也。《風俗通》怪者,疑也。《白虎通》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曰怪。《中庸》索隱行怪。

狀貌之瑰異亦曰怪。《書·禹貢》鉛松怪石。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揚子·太經》怪分靑赤白黑黃,皆物怪也。

怪哉,驚歎之詞。

姓。《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義。

通作傀。《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傀異烖。《註》傀猶怪也。舊音怪。俗遂作怪。

叶古僞切,音貴。《馬融·長笛賦》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易林》五心六意,岐道多怪。非君本懷,生我恨悔。

叶古懷切,音乖。《元稹·痁臥詩》一生常苦節,三省詎行怪。《周伯琦曰》从心圣聲。圣音怪。俗作恠,非。

【病】

病【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苦也。《書·呂》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辱也。《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註》詬病,猶恥辱也。

短也。《晉語》公曰:舅所病也。《註》病,短也。

病,坊閒曹也。《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韻補》叶被旺切,音傍。《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出】

出【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