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纷纷了无益

出自:宋代·郭印《和程文彧九日诗》

拼音:[shēn][wài][fēn][fēn][liǎo,le][wú][yì]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生懒惰无拘逼,学道唯将寸阴惜。
手披目览不自勤,俯视仰观如有得。
王侯蝼蚁同丘墟,身外纷纷了无益
况值秋风草木枯,仍惊羽檄文书急。
萧条情思殊曩时,畏见重阳百忧集。
花披黄金岂复知,酒送白衣元未识。
计侯开筵及芳辰,置我坐隅非恶客。
衰颜不红鬓失青,一笑颓然倚欢伯。
醉来说禅傍无人,若道个中嫌拣择。
古今一照事俱空,物我两忘心自适。
明朝梅福记新诗,锵铿未减金声掷。
何如邀我卧东篱,天地从教为幕席。

查看原文

注释

【身外】自身之外。
【纷纷】1.(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议论~ㄧ落叶~。 2.(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大家~提出问题。
【了无】一点也没有:~睡意ㄧ~痕迹ㄧ洁如冰雪,~纤尘。
【无益】1.没有利益的事。 2.没有好处;没有裨益。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外】

外【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纷】

紛【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說文》馬尾韜也。《玉篇》亂也,緩也。

《博雅》紛紛,衆也。

喜也。《易·卦》用史巫紛若吉。《釋文》紛,衆也,喜也。一云盛也。《前漢·禮樂志》羽旄紛紛。《註》紛紛言其多。

《書·顧命》筍席紛純。《疏》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

《禮·內則》左佩紛帨。《註》紛帨,拭物之佩巾也。

《揚雄·羽獵賦》靑雲爲紛。《註》紛,旗旒也。

《集韻》符分切,音汾。紛縕,亂貌。

《韻補》叶孚焉切。《孫楚·雪賦》豐隆灑雪,交錯翻紛。膏澤偃液,普潤中田。

【了】

了【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

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

《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

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益】

益【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盈溢也。《莊子·列禦》有貌愿而益。

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以弘裕爲義。

《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草名。《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

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姓。《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