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蒲细软方炉烘

出自:宋代·赵蕃《夜坐》

拼音:[tuán][pú][xì][ruǎn][fāng][lú][hō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竹风疏疏雨打篷,松风汤汤水赴洪。
道人闻尘扫未空,不如杜老前月聋。
山斋夜坐僧趺同,团蒲细软方炉烘
灯花开落纵匆匆,我今无害斯无凶。

查看原文

注释

【团蒲】即蒲团。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垫,多为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后也作坐具。
【细软】1.轻便而易于携带的贵重物品(多指金银首饰、珠宝绸帛之类):收拾细软家财,打做两个包裹。 2.精细柔软:细软的绸布|细软青丝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团】

团【備考·丑集】【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龍龕》音囚。(團)《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賦》志團團以應懸兮,誠心固其如結。

黃團,瓜蔞名。《韓愈·城南聯句》紅皺曬檐瓦,黃團繫門衡。

通作摶。《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小首而長,摶身而鴻。《註》摶徒丸反。圓也。

通作專。《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專而長。《註》專,圓也。徒丸反。《前漢·五行志》蜺再重赤而專。

《宋玉·九辯》意專專之不可化兮。卽團團也。

通作敦。《詩·豳風》有敦瓜苦。《疏》蔓生專專然。音團。

通作顓。《賈捐之棄珠崖議》顓顓獨居一海之中。《註》顓顓,圓貌。

通作慱。《詩·檜風》勞心慱慱兮。《傳》言憂思團結不解。與團同。

與园同。見园字註。

《集韻》淳沿切,音輇。義同。亦作槫。

豎兗切,音踹。與槫同。載柩車也。

叶徒年切,音田。《白居易·悟眞寺詩》悠悠白雲過,決開露靑天。西北日落時,夕暉紅團團。

【蒲】

蒲【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周禮·春官》男執蒲璧。《註》或以蒲爲瑑飾。

《禮·明堂位》周以蒲勺。《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臺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叶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

【细】

細【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

《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软】

軟【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俗輭字。詳後輭字註。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炉】

炉【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俗爐字。詳爐字註。(爐)《玉篇》洛乎切,音盧。火爐也。《范致能詩》何如田舍火爐頭。

【烘】

烘【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呼東切《集韻》《韻會》呼公切《正韻》呼洪切,。《爾雅·釋言》烘,燎也。《廣韻》火貌。《詩·小雅》卬烘于煁。

《廣韻》戸公切《集韻》胡公切,音洪。義同。

《集韻》居容切,音恭。《詩·小雅》卬烘于煁。《釋文》孫炎音恭。

《集韻》《類篇》渠容切,音蛩。義同。

《廣韻》《集韻》胡貢切,音閧。《廣韻》火貌。

《集韻》一曰火乾物。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貢切,音戇。《廣韻》火乾也。《集韻》或作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