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执鞭

出自:宋代·方回《题译学张提举乃尊开封府尹张彦亨所藏郭熙盘》

拼音:[dài][lì][zhí][biān]

平仄:仄仄平平

车轣辘,牛觳觫。
积雪皑皑,飞雪蔌蔌。
前车上岭后车续,老牛服箱顾寒犊。
高雪弥山,低雪满谷。
戴笠执鞭,冻腰跼油。
画师画此何年事,关塞远征挽刍粟。
莫道牛疲项领秃,人疲于牛痛欲哭。
峻岭之下旧村落,萧酒人烟知几簇。
莫道饷车过门外,门内田家眠正熟。
百车千车过不已,敲门乞索何时足。
牛岂不需藁一束,人岂不取一匙粥。
鸡犬不可保,妻子或窜伏。
画中水阁尔整齐,焉知不是逃亡屋。
我闻造化心至公,人间乃有两般风。
庶民雌风扇臭秽,何独楚王之风雄。
天地山川同一雪,眼见雪同心各别。
梁园才子简欲授,栘监老臣毡自齧。
贫人闭户洛阳卧,壮士衔枚蔡州灭。
红炉锦帐羔酒斟,岂识盘车图中意愁绝。
春日陌上花,同遨掷果车,
不尔鳏翁嫠妇对花成咨嗟。秋夜楼上月,
同醉生尘袜,不尔羁臣逐客对月翻凄咽。
鸣呼身在雪岭盘车图,还知世有子猷访戴无。

查看原文

注释

【戴笠】戴斗笠。形容清贫。
【执鞭】1.手拿马鞭。指为人驾驭车马。亦指侍奉或追随别人:执鞭之士|执鞭坠镫|今幸执鞭,理当尽遵约束。 2.执教鞭。指当教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戴】

戴【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與戴同。

《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笠】

笠【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执】

執【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爲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姓。

執失代,三字姓。

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强執服。《註》謂畏威懾服也。本作,省作執。亦作瓡。

【鞭】

鞭【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