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鲰荡相逐

出自:宋代·戴栩《送袁著作守徽州》

拼音:[qún][zōu][dàng][xiāng,xiàng][zh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明月峨进贤,飞霞粲朝服。
归着莱氏斑,堂前问凉燠。
肘旁一印悬,字刻新安牧。
清时宝静恬,颓俗迷返复。
而君膝上传,剩此名节馥。
頳鲤跃天池,群鲰荡相逐
中乃有一鳞,不洄亦不洑。
骊龙雷电威,闪光注两目。
未知豢者谁,欲使同豭鹜。
君家此二图,厥理探已熟。
翩然九门去,饫尔万家福。
风移户赋稠,雨足山苗彧。
一将兰芸香,尽洗筩缿牍。
手别阻齐房,心期属帆轴。
昔闻孔敬康,埋采彼深俗。
迟君裳觐车,后乘载幽独。

查看原文

字义

【群】

群【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鲰】

鯫【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音陬。《說文》白魚也。《類篇》一曰小魚。《史記·貨殖傳》鯫千石。《註》正義曰:謂雜小魚也。徐云:膊魚也。

《集韻》士九切,音。義同。

《廣韻》《集韻》在垢切,音棷。義同。

《史記·項羽紀》鯫生說我。《註》鯫,士垢反。服虔曰:小人貌也。瓚曰:《楚漢春秋》:鯫,姓也。

《廣韻》徂鉤切《集韻》徂侯切,音㔌。

《集韻》此苟切,音趣。

《廣韻》七逾切《集韻》逡須切,音趨。

《正韻》七演切,音淺。義同。

【荡】

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音盪。大也。《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

《禮·月令》仲冬諸生蕩。《註》蕩謂物動萌芽也。

《書·畢命》以蕩陵德。《傳》放蕩也。

《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註》播蕩也。

《詩·大雅》蕩蕩上帝。《傳》蕩蕩,法度廢壞貌。

姓。《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

他浪切,音儻。義同。

底朗切,音黨。《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註》謂以溝行水也。

《前漢·揚雄傳》雄爲人易佚蕩。《註》佚蕩,緩也。

他郞切,音湯。地名。《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註》河內有蕩隂縣。

水名。《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

坦朗切。平易也。《詩·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逐】

逐【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逐之。

《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正韻》逐逐,篤實也。

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

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

《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