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横涕泪

出自:宋代·包恢《送蒙斋赴召六首》

拼音:[yán][zhī][héng,hèng][tì][lèi]

平仄:平平平仄仄

尝闻魏仲英,谓仕欲行志。
后宫权豪等,损去志乃遂。
如云皆不可,隐身是为智。
此志虽可称,一节非道备。
不闻政适人,格心第一义。
如未可与权,当道岂易致。
齐王好货色,孟子不少刺。
导之百姓同,王道真易易。
自实学不明,言与实难离。
何能格一非,适以滋众伪。
最是讲说多,虚文只成赘。
经或不如史,祸福可趋避。
下至不害伯,犹能救时弊。
此可观世变,言之横涕泪
道本无不通,君子当不器。

查看原文

注释

【横涕】涕泪交流。
【涕泪】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2.涕泪俱下;哭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横】

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

《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

《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

《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

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

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

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

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唐韻古音》胡光切,音黃。《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

《集韻》草名。《爾雅·釋草》傅,橫目。《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集韻》姑黃切,音光。漢門名。

《集韻》《正韻》戸孟切,衡去聲。不順理也。《孟子》待我以橫逆。《前漢·吳王傳》吳王日益橫。

卜兆名。《前漢·文帝紀》卜之,兆得大橫。

《唐韻》《集韻》古曠切,音桄。盛氣充滿也。《禮·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

《類篇》俎跗,橫木也。

【涕】

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音體。《說文》泣也。《玉篇》目汁出曰涕。《詩·邶風》泣涕如雨。

竹名。《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兆卦之名。《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集韻》待禮切,音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

【泪】

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