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万里旋銮舆

出自:唐代·王炎《地浯溪读中兴碑》

拼音:[shàng,shǎng][huáng][wàn,mò][lǐ][xuán,xuàn][luán][yú]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日光玉洁元子辞,银钩铁画颜公书。
百金不惮买墨本,摩挲石刻今见之。
猗那清庙久不作,其末变为王黍离。
春秋一经事多贬,鲁颂四篇文无讥。
渔阳鼙鼓入潼华,公卿徒步从六飞。
朔方天子扶九庙,京师父老迎千麾。
紫袍再拜谒道左,上皇万里旋銮舆
牝鸡鸣晨有悍妇,孽狐嗥夜有老奴。
扶桑杲杲未翳蚀,但歌大业吾何疵。
首章义正语未婉,前辈不辨来者疑。
正须细读史克颂,未用苦说涪翁诗。
许张劲节震金石,李郭壮开如虎貔。
断崖苍石有时泐,诸公万古声烈垂。
天怀倦客有所恨,雨湿江寒催解维。
神州北望三叹息,翰墨是非何议为。

查看原文

注释

【上皇】1.天帝。 2.楚人亦用以称东皇太一。 3.太古的帝皇。 4.太上皇的简称。
【万里】表示距离之远,范围之广,并非确切的距离、范围表述。
【旋銮】回驾。
【銮舆】1.亦作"銮?"。 2.即銮驾﹐天子车驾。 3.借指天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皇】

皇【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䍿。

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䳨。

《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國皇星,大而赤。

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㵎名。《詩·大雅》夾其皇㵎。

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皇甫,複姓。

《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万】

万【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㸘《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旋】

旋【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璿。《說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註》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註》相追逐也。

《易·履卦》其旋元吉。《疏》旋,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鐘縣謂之旋。《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釋文》旋如字。李音信犬反。

《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註》旋,小便也。

《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註》旋,圓也。蓋,過也。

與璇同。《前漢·律歷志》佐助旋璣。

《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音㳬。遶也。

通作還。《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釋文》還,本亦作旋。

《韻補》叶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䗶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銮】

鑾【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洛官切《集韻》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說文》人君乗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鸞鳥聲,和則敬也。

《翰林志》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故學士院號金鑾。《又》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

《集韻》通作鸞。《古今注》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今或爲鑾,或爲鸞,事一而義異也。

《韻補》叶閭員切,音攣。《劉邵·七華賦》載金鉦,鳴玉鸞。鼓興雷起,野火雲延。

【舆】

輿【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音余。《說文》車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註》輿人專作輿,而言爲車者,車以輿爲主也。《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復爲之輿。《韻會》《詩詁》曰:輈軸之上加板以載物,軫、軾、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乗輿。《蔡邕·獨斷》天子所御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註》輿,車也。乗,載也。

《韻會》權輿,始也。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匱》十四卷。《註》堪,天道。輿,地道。

載而行之之意。《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註》謂其載禮以行也。

《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負也。《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廣韻》多也。《集韻》衆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韻會》扶輿,佳氣貌。

美稱。《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綺靡。

輿人,賤官。《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丘輿,地名。《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註》鄭地。

平輿。《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註》古沈子國也。

姓。《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廣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增韻》舁車也。兩手對舉之車。《集韻》或作轝。《史記·封禪書》作轝。轝字从車从與,作車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