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啜其醨

出自:宋代·颜太初《东州逸党》

拼音:[bù,fǒu][zhī,zhì][chuò,chuài][qí,jī][lí]

平仄:仄平仄平平

天之有常度,躔次绝乖离。
地之有常理,沈潜无变亏。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轨仪。
三才各定位,万古永不移。
二仪设有变,修德可以祈。
人道或反常,其乱何由支。
昔在典午朝,国祚向陵夷。
日向中夜出,赫赫来东陲。
地向太极裂,中有苍鹅飞。
高厚灾且异,人妖亦繁滋。
始有竹林民,怪诞名不羁。
次有夷甫辈,高谈慕无为。
沈湎多越礼,阮籍兼辅之。
虚名能饰诈,光逸与王尼。
何曾有先见,不能救其衰。
张华徒竭力,无以扶其危。
至今西晋书,读之堪涕洟。
尔来历千年,炎宋运重熙。
东州有逸党,尊大自相推。
号曰方外交,荡然绝四维。
六籍被诋诃,三皇遭毁訾。
坑儒愚黔首,快哉秦李斯。
与世立宪度,迂哉鲁先师。
流宕终忘反,恶闻有民彝。
或为童牧饮,垂髽以相嬉。
或作概量歌,无非市井辞。
或作薤露唱,发声令人悲。
或称重气义,金帛不为赀。
或曰外形骸,顶踵了无丝。
麀聚复优杂,何者为尊卑。
遥闻风波民,未见如调饥。
偶逢绅带士,相对如拘縻。
不知二纪来,此风肇自谁。
都缘极顯地,多用宁馨儿。
斯人之一唱,翕然天下随。
斯人之一趋,靡然天下驰。
乡老为品状,不以逸为嗤。
宗伯主计偕,不以逸为非。
私庭训子弟,多以逸为宜。
公朝论人物,翻以逸为奇。
家国尽为逸,礼法从何施。
我常病其事,中夜起思惟。
平地三尺限,空车登无歧。
重载历百仞,所来因陵迟。
万一染成俗,虽悔何由追。
众人皆若梦,焉能分其糜。
众人皆若醉,不知啜其醨
天下皆病痿,俾谁就鲁醫。
天下皆病狂,何暇灸其眉。
幸有名教党,可与决雄雌。
所嗟九品贱,不得立文墀。
贾谊惟恸哭,梁鸿空五噫。
终削南山竹,冒死指其疵。
愿乘九庙灵,感悟宸心知。
赫尔奋独断,去邪在勿疑。
分捕复大索,憸人无孑遗。
大者肆朝市,其徒窜海湄。
杀一以戒万,是曰政之基。
千奴共一胆,胆破众自隳。
无使永嘉风,败乱昇平时。

查看原文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啜】

啜【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音輟。《玉篇》泣貌。《詩·王風》啜其泣矣。《音義》啜,張劣反。

《廣韻》言多不止。《集韻》與諁同。

《唐韻》昌悅切《集韻》《韻會》姝悅切,。《說文》嘗也。《爾雅·釋詁》啜,茹也。《註》啜者拾食。《禮·檀弓》啜菽飲水。

《說文》一曰喙也。

《集韻》泣也。

《玉篇》常悅切,音歠。亦嘗也。

《集韻》充芮切,音毳。

《廣韻》嘗芮切《集韻》稱芮切,音畷。

《廣韻》陟衛切《集韻》株衛切,同。

《集韻》《韻會》丑芮切,音惙。《爾雅·釋詁》茹也,施乾讀。

《集韻》兪芮切,音睿。義同。郭璞讀。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醨】

醨【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說文》簿酒也。《楚辭·漁父》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抱朴子·名實卷》醨酪專灌於圓丘。

《韻會》通作漓。今俗用爲醇漓字。

相关诗句
败乱昇平时 无使永嘉风 胆破众自隳 千奴共一胆 是曰政之基 杀一以戒万 其徒窜海湄 大者肆朝市 憸人无孑遗 分捕复大索 去邪在勿疑 赫尔奋独断 感悟宸心知 愿乘九庙灵 冒死指其疵 终削南山竹 梁鸿空五噫 贾谊惟恸哭 不得立文墀 所嗟九品贱 可与决雄雌 幸有名教党 何暇灸其眉 天下皆病狂 俾谁就鲁醫 天下皆病痿 不知啜其醨 众人皆若醉 焉能分其糜 众人皆若梦 虽悔何由追 万一染成俗 所来因陵迟 重载历百仞 空车登无歧 平地三尺限 中夜起思惟 我常病其事 礼法从何施 家国尽为逸 翻以逸为奇 公朝论人物 多以逸为宜 私庭训子弟 不以逸为非 宗伯主计偕 不以逸为嗤 乡老为品状 靡然天下驰 斯人之一趋 翕然天下随 斯人之一唱 多用宁馨儿 都缘极顯地 此风肇自谁 不知二纪来 相对如拘縻 偶逢绅带士 未见如调饥 遥闻风波民 何者为尊卑 麀聚复优杂 顶踵了无丝 或曰外形骸 金帛不为赀 或称重气义 发声令人悲 或作薤露唱 无非市井辞 或作概量歌 垂髽以相嬉 或为童牧饮 恶闻有民彝 流宕终忘反 迂哉鲁先师 与世立宪度 快哉秦李斯 坑儒愚黔首 三皇遭毁訾 六籍被诋诃 荡然绝四维 号曰方外交 尊大自相推 东州有逸党 炎宋运重熙 尔来历千年 读之堪涕洟 至今西晋书 无以扶其危 张华徒竭力 不能救其衰 何曾有先见 光逸与王尼 虚名能饰诈 阮籍兼辅之 沈湎多越礼 高谈慕无为 次有夷甫辈 怪诞名不羁 始有竹林民 人妖亦繁滋 高厚灾且异 中有苍鹅飞 地向太极裂 赫赫来东陲 日向中夜出 国祚向陵夷 昔在典午朝 其乱何由支 人道或反常 修德可以祈 二仪设有变 万古永不移 三才各定位 高下遵轨仪 人之有常道 沈潜无变亏 地之有常理 躔次绝乖离 天之有常度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