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符烱烱光太清

出自:宋代·廖行之《再酬汤无邪》

拼音:[tái,tāi][fú][jiǒng][jiǒng][guāng][tài][qīng]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少陵自叹休问天,高歌杜曲希陶潜。
两翁洁身如清涟,流行坎止停则渊。
不肯相邀事趣走,相望异世俱称贤。
又如双鹤立表表,长庚共月相辉皎。
人言两翁皆大才,颇恨当时用之小。
太微别垣环紫宸,台符烱烱光太清
天心爱君见于世,生贤赉弼何其诚。
那知局促多辕下,诡辔窃御夸覂驾。
怀哉朝秣玉山禾,徐趋可刷幽并夜。
我闻此马如翔鸾,不比群蛙私复官。
驯辕妥策服黄道,御舆君子何其安。
岂其力称称以德,谷量谩富驴骡特。
乃知市骏等抡材,毕竟多贤重王国。
汤君谓我祖有传,非独中选如张钱。
诛奸发策自其手,亟使国步臻安全。
忠言信与纷纷别,大启君公扶帝业。
退然宁肯自贤功,锡马无心昼三接。
青编自有声飞英,笑唾当年石季伦。
高风盛节位不称,独抱此志虚经纶。
君言济志非无策,太息神臯犹异域。
会令桂梅一冰天,却镌浯颂燕然石。
吾侬琐碎如棘荆,听君忠愤犹含情。
可怜有志不得展,三叹先我金昆兄。
人生万事皆前定,试听沧浪清濁咏。
晋陶唐杜等诗穷,怊怅文章不如命。
祝君我有心殷勤,天降时雨山川云。
古来臯伊今在庭,食芹有美须献君。

查看原文

注释

【台符】《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太清】1.天空。古人认为天由清而轻的气所构成,故称为“太清”: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2.道家谓天道:行之以礼仪,建之以太清。 3.道教所谓“三清”之一。即最高的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圣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符】

符【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驗也,證也,合也。《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符瑞。《禮·記註》萬物之符長。《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符籙。《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木膚也。《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書名。《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官名。《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姓。《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獸名。《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竹名。《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敷無切。《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註》符,音孚。

叶房尤切。《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烱】

烱【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俱永切,音憬。炎烝也。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