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黄蘖拄杖再三痛打

出自:宋代·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拼音:[bèi,pī][huáng][niè][zhǔ][zhàng][zài][sān][tòng][dǎ,dá]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高而无上,低而无下。
上下三指,彼此七马。
临济大师到此咬嚼不破,被黄蘖拄杖再三痛打

查看原文

注释

【黄蘖】见"黄檗"。
【拄杖】1.执持。 2.支撑着拐杖。 3.手杖,拐杖。
【再三】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2.犹言非常,极其。
【痛打】狠狠地殴打或责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被】

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皮彼切《集韻》《韻會》部靡切,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詩·大雅》天被爾祿。《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

及也。《書·堯典》光被四表。

表也。《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

具也。《戰國策》械器被具。

帶也。《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

加也。《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

把中也。《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

負也。《後漢·賈充傳》被羽先登。

被廬,晉地名。《晉語》乃大蒐于被廬。

《韻會》攀糜切,音披。《廣雅》裮被,不帶也。《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被兮。《前漢·揚雄傳》被夫容之朱裳。

荷衣曰被。《左傳·襄十四年》被苫蓋。

《古今人表》被衣,人名。《莊子·知北遊》齧缺問道乎被衣。

姓。《前漢·王褒傳》宣帝時,徵能《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詹,《漢書》有牂牁太守被條。通作披。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蘖】

蘖【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正韻》魚列切,音臬。斫木餘。

肄生曰蘖。

《字彙補》姓也。《何氏姓苑》本姓薛,東莞人避仇改之。《字彙》木櫱字有屮無艸,今从艸,似誤。○按《正韻》亦下从,非从木。疑卽櫱字之譌。《集韻》博厄切,音擘。《唐韻》俗檗字。《說文》黃木也。或从薛。《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義未詳。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與薛通。詳薜字註。

【拄】

拄【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正韻》腫庾切,音主。牚也,支也。《禮·喪大記》旣葬拄楣。《疏》拄楣稍舉,以納日光。《戰國策》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脩劒拄頤。《前漢·西域傳》車師後王姑句,以道當爲拄置,心不便也。《註》言有所置立,而支拄於巳,故心不便也。

刺也,距也。一曰從旁指也。《前漢·朱雲傳》五鹿充宗爲梁丘易,雲入論難,連拄五鹿君。

《唐韻》知庾切《集韻》《韻會》冢庾切,。義同。亦通作柱。

【杖】

杖【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說文》所以扶行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

《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木梃也。《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

《爾雅·釋草》蒤,虎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丈去聲。持也。與仗同。《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憑倚也。《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再】

再【子集下】【冂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痛】

痛【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病也。《內經》有舉痛論。

《增韻》楚也。疼也。《易·說卦》坎為耳痛。《後漢·鄧皇后紀》后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

《玉篇》傷也。《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字彙補》甚也。《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

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姓。《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打】

打【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擊也。从手丁聲。《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註》謂捶打。音頂。

《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白打,毬采名。《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讀與等近。義同。

《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