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觉仙凡绝天壤

出自:宋代·李流谦《自登道来马豀作》

拼音:[zuò][jué,jiào][xiān][fán][jué][tiān][rǎng]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朝暾拔山红一丈,露草烟林气萧爽。
出门华构照新绿,并辔宝珂喧碎响。
僮奴尚语林薄间,马蹄势已青云上。
琳宫百年傲风雨,气象雄深挟千嶂。
青山固是耐久交,老桧真成丈人行。
山童候门惊马嘶,道士叠爻知客访。
情亲肯自摘嘉蔬,兴发更遣沽村酿。
未妨意行穷胜践,不用心违叹仙赏。
双峰唤我却西去,穿迳萦纡转修蟒。
荒桥下马久并立,孤塔怀人嘿惆怅。
多谢山僧供汤饼,腹犹果然虚雅饷。
只应探讨尽老释,坐觉仙凡绝天壤
碎砾谁参水底禅,飞蜺空阁云间仗。
凌霄固有飞霞佩,尘蒙浊骨何由往。
归来闭户省初念,一炷炉香薰宿障。
题诗聊复纪胜游,永与名山镇龙藏。

查看原文

注释

【仙凡】1.仙境与人间。 2.谓仙人与凡人。 3.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4.比喻朝廷与地方。
【天壤】1.壤:土地。即“天地”:天地之间。 2.天地相去很远,比喻悬殊:天壤之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觉】

覺【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覐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

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

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

《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博雅》哲也。

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姓,見《姓苑》。

《韻會》通作梏。《禮·緇衣》有梏德行。《註》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叶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叶吉列切,音孑。《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叶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音學五書》覺叶㡍。

《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仙】

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音先。《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揚雄曰》聖人不師仙。

胎仙,鶴也。《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

輕舉貌。《杜甫詩》行遲更覺仙。

仙居,仙遊,俱縣名。

仙霞,嶺名。

姓。宋仙源明,明仙時忠,仙克謹。亦作僲。

【凡】

凡【子集下】【几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咸切,音帆。《說文》最括也。《玉篇》非一也。《廣韻》常也,皆也。《正韻》大槪也。

《前漢·揚雄傳》請略舉凡。《註》師古曰:凡,大指也。《杜預·左傳序》發凡以言例。

《玉篇》計數也。《前漢·石奮傳》凡號奮爲萬石君。《註》師古曰:凡,最計也。總合其一門,計五人爲二千石,故號萬石君。

最凡,諸凡之最目也。《周禮·天官·司會註》書謂簿書,契其最凡也。《小宰疏》凡要亦是簿書,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處印之。

輕微之稱。《廣韻》凡,輕也。《孟子》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

國名。在濬州。《春秋·隱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姓。《韻會》周公凡伯之後。

叶符筠切。《崔駟達旨》高樹靡隂,獨木不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註》凡,常也。

【绝】

絕【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絶,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

《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

《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

《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

《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絕,落也。

《集韻》租悅切,音茁。義同。

《韻補》叶此芮切。《司馬相如·哀二世賦》以絕叶勢。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壤】

壤【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音穰。《說文》柔土也。無塊曰壤。

物自生則言土,人耕種則言壤。《書·禹貢》咸則三壤。《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知其種,以敎稼穡樹藝。

壤奠,壤土所出奠贄也。《書·康王之誥》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揚子·方言》梁益之閒,所愛諱其肥盛曰壤。壤子猶愛子也。《鄒陽·上吳王書》壤子王梁。

富足也。與穰同。《列子·天瑞篇》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

傷也。《穀梁傳·隱三年》日有食之,吐者外壤,食者內壤。

紛錯貌。《史記·貨殖傳》天下壤壤,皆爲利往。

蓋壤,天地也。《韓愈詩》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

煩壤,糞埽之餘積也。《莊子·達生篇》煩壤之內,雷霆居之。

蟻壤,泉穴也。《戰國策》齊桓公伐孤竹,山中無水。隰朋曰:去蟻壤寸有水。掘之,果得水。

擊壤,古戲也。《史記·五帝紀》帝遊康衢,老人擊壤而歌于路。

地名。《春秋·宣七年》公會晉侯、宋公、衞侯、鄭伯、曹伯于黑壤。《註》晉地。《左傳·隱十一年》公之爲公子也,與鄭人戰于狐壤。《註》鄭地。《史記·秦本紀》甘茂伐韓宜陽,五月不拔,樗里子譖之,王欲罷兵。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悉起兵拔之。一曰息壤,坌土也。《路史》息生之土,長而不窮。柳宗元有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壤駟赤,字子徒,秦人。

《集韻》如陽切,音勷。肥土也。《急就章》墼絫廥廐庫東廂,屛廁溷渾糞土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