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长千仞

出自:明代·刘基《招隐(五首)》

拼音:[yù][zhāng][cháng,zhǎng][qiān][rèn]

平仄:仄平平平仄

豫章长千仞,挺生崇崖阴。
布叶连青云,交柯蔽曾岑。
结根岂不固,斤斧将见寻。
有柏生石间,屈曲丛灌林。
古根啮飞溜,电火焚中心。
大不中梁柱,小不堪瑟琴。
风霜自摇落,偃蹇独至今。

查看原文

注释

【豫章】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斫樗散全。"一说,指樟木。 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 3.古台观名。 4.指宋黄庭坚。
【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豫】

豫【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預。象類。《說文》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

《爾雅·釋詁》安也。《又》樂也。《玉篇》怠也,佚也。《正韻》悅也。《易·豫卦疏》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以和順而動,動不違衆,衆皆悅豫也。《書·太甲》無時豫怠。《詩·小雅》逸豫無期。

《增韻》遊也。《孟子》一遊一豫,爲諸侯度。《張衡·東京賦》度秋豫以收成。《註》秋行曰豫。

《爾雅·釋言》敘也。《疏》事豫備者亦有敘也。《玉篇》早也,逆備也。《易·旣濟》君子思患而豫防之。《禮·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中庸》凡事豫則立。《註》素定也。《玉篇》或作預。

《爾雅·釋詁》厭也。

參與也。《正韻》與與通。《後漢·東夷傳》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宋書·王弘傳》以私賤無名之人,豫公家有實之任。

猶、豫,二獸名,性多疑。凡人臨事遲疑不決者,借以爲喩。《史記·呂后紀》計猶豫未有所決。《禮·曲禮》作猶與。《註》與,本亦作豫。《疏》猶,玃屬。與,象屬。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

州名。《書·禹貢》荆河惟豫州。《疏》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釋名》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晉書·地理志》豫,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舒音豫。《廣韻》秦爲三川郡。漢爲河南郡。後魏置同州,又攺爲豫州。

姓。《潛夫論》豫氏,本姬姓。晉智伯臣豫讓。

《集韻》詞夜切,音謝。與榭通。《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註》豫,讀如成周宣榭之榭,今言豫者,謂州學也。一云與堂序之序同。

《集韻》商居切,音書。與舒同。伸也。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仞】

仞【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孔安國曰》八尺曰仞。《禮·祭義》築宮仞有三尺。《前漢·賈誼傳》鳳凰翔於千仞。

度深曰仞。《左傳·昭三十二年》仞溝洫。

與認通。《列子·天瑞篇》天地萬物不相離,仞而有之,皆惑也。《註》仞卽認。《淮南子·人閒訓》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敗。

與牣通。滿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充仞其中。

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子貝自仞以伐庸。《註》仞入庸道。一作軔。《孟子》掘井九軔。《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長以尋,度地以步。《小爾雅》四尺曰仞,王肅从之。包咸鄭謂七尺曰仞。《書》爲山九仞。《釋文》仞,七尺也。《應劭·漢書註》:五尺六寸曰仞。顏師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尋也。顏說與孔安國同,顏以八尺爲仞是也。《說文》以仞爲申臂一尋,非。一尋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減二分,應劭之說據漢尺也。《莊子·庚桑楚》步仞之丘註:七尺曰仞,亦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