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我谒宋太史

出自:明代·叶见泰《古诗赠方希直》

拼音:[wǎng][nián][wǒ][yè][sòng][tài][shǐ]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吾友方济宁,其人世希生。
有如炎燉之雪,曙天之星。
平生特立不徇俗,穷年矻矻,惟究心乎羲文周孔之遗经。
一旦起作郡,卓然为群黎之怙恃,列牧之仪刑。
九原长往不可作,使人思之泫然双涕零。
我言济宁今不死,济宁有子字希直,外焉才华已绝世,内
焉持敬恒惺惺。
往年我谒宋太史,见之座右爱其风。
神秀发目光,如月双眉青。
太史文章擅中土,东播逾若木,西流入麋泠。
每称希直禀间气,旁驰余子犹以清渭临浊泾。
太史犹巨钟,而我犹寸莛。
我诵芜陋辞,一一为我侧耳听。
只今远行不可觌,送入樊笼相过使我洒泪如醉醒。
握手尘市中,顾影两蛉<虫屏>。
雄文细字塞巨帙,咄哉著述能尔馨。
振袂快读不可了,雅辞宏论开心扃。
其显遏云汉,其幽通窈冥。
赡如戈甲积晋库,奇如盘鼎镌商铭。
丽如勾芒青春布花卉,壮如隆丰白日驱雷霆。
千流万派怒奔放,终然帖帖趋东溟。
顾我敛退余,守口动如蝇。
今日得子文,耽诵不暂停。
有如赤日途,解渴得楚萍。
又如藜藿肠,忽咀五侯鲭。
琐琐彼何人,乃工月露形。
划然周廷睹巨燎,光影不复窥微萤。
嗟哉希直执经太史门,闻礼济宁庭。
以文比行行益峻,持以用世不啻如养生之谷粟,济疾之参
苓。
胡乃避处东海裔,坐阅晦朔雕荛蓂。
我欲其为不朽计,铓锷淬砺重发硎。
至音讵能秘,锡鸾答和铃。
直须上追虞书媲周雅,岂肯下比秦誓方鲁駉。
于以作《春秋》之羽翼,为《礼》、《乐》之藩屏。
嗟哉载道器,孰谓在世犹刍灵。
上帝阅世悯斯文,宁复下取敕六丁。
水为江汉星作斗,镌之金石垂千龄。

查看原文

注释

【往年】以往的年头;从前。
【太史】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往】

往【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王上聲。《說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無咎。《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玉篇》古往也。《廣韻》往,昔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約舉前事曰往往。《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叶尹竦切,音勇。《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谒】

謁【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䋵。亦白也。李舟說。

《正韻》於蓋切,音愛。與䨠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

《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正字通》俗作謁,非。

【宋】

宋【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韻會》蘇統切《集韻》蘇綜切,音送。《說文》居也,从宀从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

國名,微子所封地,卽閼伯之商丘。《左傳·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虛也。

州名,隋置宋爲應天府,今河南歸德府是也。

姓。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史】

史【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㕜《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御史,長史,刺史,漢官名。

太史,九河之一。《爾雅·釋水》太史。《疏》李巡云: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姓。《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叶疎土切。《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陵氏之災,罹宮悲苦。《說文》本作㕜。从又持中。中,正也。

相关诗句
镌之金石垂千龄 水为江汉星作斗 宁复下取敕六丁 上帝阅世悯斯文 孰谓在世犹刍灵 嗟哉载道器 为《礼》、《乐》之藩屏 于以作《春秋》之羽翼 岂肯下比秦誓方鲁駉 直须上追虞书媲周雅 锡鸾答和铃 至音讵能秘 铓锷淬砺重发硎 我欲其为不朽计 坐阅晦朔雕荛蓂 胡乃避处东海裔 济疾之参苓 持以用世不啻如养生之谷粟 以文比行行益峻 闻礼济宁庭 嗟哉希直执经太史门 光影不复窥微萤 划然周廷睹巨燎 乃工月露形 琐琐彼何人 忽咀五侯鲭 又如藜藿肠 解渴得楚萍 有如赤日途 耽诵不暂停 今日得子文 守口动如蝇 顾我敛退余 终然帖帖趋东溟 千流万派怒奔放 壮如隆丰白日驱雷霆 丽如勾芒青春布花卉 奇如盘鼎镌商铭 赡如戈甲积晋库 其幽通窈冥 其显遏云汉 雅辞宏论开心扃 振袂快读不可了 咄哉著述能尔馨 雄文细字塞巨帙 顾影两蛉虫屏 握手尘市中 送入樊笼相过使我洒泪如醉醒 只今远行不可觌 一一为我侧耳听 我诵芜陋辞 而我犹寸莛 太史犹巨钟 旁驰余子犹以清渭临浊泾 每称希直禀间气 西流入麋泠 东播逾若木 太史文章擅中土 如月双眉青 神秀发目光 见之座右爱其风 往年我谒宋太史 内焉持敬恒惺惺 外焉才华已绝世 济宁有子字希直 我言济宁今不死 使人思之泫然双涕零 九原长往不可作 列牧之仪刑 卓然为群黎之怙恃 一旦起作郡 惟究心乎羲文周孔之遗经 穷年矻矻 平生特立不徇俗 曙天之星 有如炎燉之雪 其人世希生 吾友方济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