蛬边有柝声

出自:宋代·方回《梅雨连日首》

拼音:[qióng][biān][yǒu,yòu][tuò][shē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岂不苦于雨,江昏水迫城。
市民扃暗户,军妇哭空营。
萤外无灯影,蛬边有柝声
百忧余一喜,晓望稻畦平。

查看原文

字义

【蛬】

蛬【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居竦切《韻會》古勇切,音鞏。《爾雅·釋蟲》蟋蟀,蛬。《註》今促織也。《揚子·方言》蜻蛚,楚謂之蟋蟀,或謂之蛬。《郭註》梁國呼蛬音鞏。《蠡海集》蛬近隂,依於土,以陽而爲聲,又蛬隂,性妒,相遇必爭鬭。別詳蟋蟀字註。

《廣韻》巨容切,音邛。《集韻》居用切,音拱。義。《正韻》通作蛩。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柝】

柝【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判也。夜行所擊者。《易·下繫》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左傳·哀七年》魯擊柝,聞于邾。《徐鉉曰》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相擊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蓋其遺制。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