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房魏说河汾

出自:宋代·刘克庄《寄题徐仲晦须友堂二首》

拼音:[gēng,gèng][wú][fáng][wèi][shuō,shuì,yuè][hé][fé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西山仙去各离群,穷达区区不足云。
仅有尹谯守伊洛,更无房魏说河汾
虎皮子盍闿新义,蠹简予方辑旧闻。
何日蹇驴载樽酒,一灯析理更论文。

查看原文

注释

【房魏】1.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与魏征的并称。两人皆出河汾门下,并为唐初敢于直谏的大臣。 2.以房魏代称贤相。
【河汾】1.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 2.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房】

房【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防。《說文》室在旁也。

東南宿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禮·月令》十月日在房。《尙書運期授》所謂房四表之道。

州名。春秋時房渚,秦爲房陵郡,唐武德時改爲房州。

姓。舜封堯子爲房邑侯,子陵以父封爲氏。

俎名。《詩·魯頌》籩豆大房。《註》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箭室也。《左傳·宣十二年》知莊子每射抽矢菆,納諸㕑子之房。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光切,音傍。《廣韻》阿房,秦宮名。

《韻補》叶符風切,音馮。《道藏·中嶽仙人謌》徘徊元嶽顚,翻焉御飛龍。齊騰八紘外,翺翔閶闔房。

【魏】

魏【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魚貴切《集韻》《韻會》虞貴切,音僞。《說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聲。《註》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爲魏國之魏。《詩·魏風譜》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貢,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周禮·天官·大宰》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註》象魏,闕也。

姓。《廣韻》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畢,至畢萬仕晉封魏城,後因氏焉。

《集韻》語韋切,音巍。《莊子·知北遊》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

《揚子·方言》魏,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而有容謂之魏。《註》魏魏,小成貌。

《集韻》《正韻》吾回切,音嵬。義同。

【说】

說【考證·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易·益卦》民説無彊。〕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汾】

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