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经筑高台

出自:明代·古春兰公《靖安八咏》

拼音:[fān][jīng][zhù,zhú][gāo][tái,tāi]

平仄:平平平平平

陈桧昔闻后庭花,今见祯明桧。
双剑列雌雄,每与风雨会。
艮岳莫可移,夜挟惊霆坏。
至今左纽枝,老气发光彩。
鰕子禅长怀鰕子俨,有如《法华》言。
混凡人莫识,应供入胥村。
斗鰕示神变,生死同一源。
影堂见遗像,稽首重玄门。
沪渎垒内史晋袁松,为国作藩屏。
孤忠御强寇,不得全首领。
沪渎春草平,血青土花冷。
水仙葬重渊,天诛付辛景。
绿云洞清风满壶天,绿云迷洞户。
竹日满帘秋,松涛四檐雨。
闲花落无声,幽禽时自语。
山中古秦民,不知今典午。
赤乌碑紫髯奋江左,建业开宏图。
赤髭入吴会,重玄启浮屠。
鼎足久矣折,石年犹赤乌。
雄文没渊底,照耀骊龙珠。
讲经台我闻谢长须,翻经筑高台
远公不可作,依师想重来。
五千贝多叶,讲诵喧法雷。
文字性已离,禅定何时回。涌
泉神僧卓金锡,抚掌涌泉地。
突如沤点圆,怒作汤鼎沸。
初疑蚌蛤胎,吐出蛟人泪。
陆羽或可招,裹茶试清味。
芦子渡我行芦子渡,西风寒日斜。
海城有遗堞,黄芦吹白花。
征鸿下荒渚,野鸟依晴沙。
逐彼天风去,一苇登海涯。

查看原文

注释

【翻经】1.指翻译佛经。 2.台名。在今江西省临川市。南朝宋谢灵运为临川内史,于府治南宝应寺翻《涅盘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翻经台。唐颜真卿有《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
【高台】1.高建楼台。 2.高的楼台。 3.比喻京师。 4.头之别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翻】

翻【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通作反。

《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筑】

筑【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說文》筑,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釋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筑。顏師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細項。《廣韻》筑似箏而十三絃。《史記·荆軻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

《爾雅·釋言》筑,拾也。《註》謂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

《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