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色若豹斑

出自:宋代·汪任《游南山》

拼音:[huò][sè][ruò,rě][bào][bān]

平仄:仄仄仄仄平

浈阳富佳致,无以过南山。
山高雄地理,万丈亲云端。
攀援临绝顶,气象非尘寰。
神存古庙貌,台敞旧轩栏。
青石生龙文,凛凛常风寒。
纵目四无际,陡觉天地宽。
直北二江合,水势中分滩。
滩横水亦转,曲折束成湾。
群峰自西来,险绝如函关。
中虚左梵刹,地胜苾刍女。
梵修祝圣寿,额自九重颁。
旁有石一障,高下数亩间。
或列如屏风,或方如仙坛。
或立如驻马,或走如奔帆。
或侧如虎卧,或曲如龙蟠。
或严如卫吏,或罗如星官。
或伛如老人,而枯其形颜。
或俨如端士,而正其衣冠。
或堆如云霞,重叠而聚攒。
或涌如波浪,挛属而奔湍。
或倾而复举,如猎而兽跧。
或腾而不下,如射而禽翻。
或先后相续,如朝赴金銮。
或参差不齐,如兵方结圆。
或平为几案,而可罗杯盘。
或突出皋岸,而能垂钓竿。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欢。
或声若磬响,或色若豹斑
或累而成塔,或砌而成鞍。
或疏而分散,或密而弯环。
或巧而非怪,或钝而非顽。
虽偶不为配,虽单不为鳏。
虽近不相狎,虽压不相残。
有室可居佛,有灶可炼丹。
有洞可休息,有岩可跻攀。
爽气自有余,蒸岚不相干。
乾坤所开避,断劚非斧刓。
游者可意得,名装不易殚。
通天与三峡,若是乌能班。
今进无王维,睥睨措笔难。
静想瑶池仙,岂不停翔鸾。
又疑桃源客,步虚潜往还。
我有英贤乐,冥搜思不悭。
题名或赋诗,鸠工妙手刊。
惜哉岁月久,几至遍圬漫。
山僧不好奇,仁者兴嗟叹。
爰有老仙翁,寻幽独忘餐。
尘土尽去除,林木间自芟。
特道方寸地,旧耕同一观。
小亭翼其上,游居兴不阑。
於此或围棋,纵横势万般。
於此或煮茗,江心汲澄阑。
於此或燕坐,尘虑一切拌。
谁知得真趣,消此白日閒。
胜概益增重,清爽弥骈阗。
山石虽无情,似有待而言。
又况隐君子,寂寂初无传。
或隐于仕禄,或晦于岩泉。
知音一提拂,岂与山石肩。
尧舜吾君民,勋业垂万年。

查看原文

注释

【豹斑】1.豹皮上的斑纹。 2.豹之一斑。比喻事物的很少一部分。典出《晋书.王献之传》:"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或】

或【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色】

色【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博雅》色,縫也。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豹】

豹【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北敎切《集韻》《韻會》巴校切《正韻》布恔切,音爆。《說文》似虎圜文。《陸璣·詩疏》毛赤而文黑謂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爾雅翼》屠州有黑豹。《洞冥記》靑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本草衍義》土豹更無文色,其形小。《正字通》豹狀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黃,文黑如錢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錢豹,宜爲裘。如艾葉者曰艾葉豹。

西域有金線豹,文如金線。《易·革卦》君子豹變。《疏》如豹文之蔚縟也。《詩·鄭風》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張衡·西京賦》搤水豹。《註》謂水處也。《列子·天瑞篇》程生馬。《註》程卽豹也。

《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註》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後漢·輿服志》最後一車懸豹尾。《古今注》豹尾車,周制也。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建焉。

姓。《風俗通》八元叔豹之後。《魏志》騎將豹皮公。

【斑】

斑【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韻會》雜色曰斑。《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韻補》叶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相关诗句
勋业垂万年 尧舜吾君民 岂与山石肩 知音一提拂 或晦于岩泉 或隐于仕禄 寂寂初无传 又况隐君子 似有待而言 山石虽无情 清爽弥骈阗 胜概益增重 消此白日閒 谁知得真趣 尘虑一切拌 於此或燕坐 江心汲澄阑 於此或煮茗 纵横势万般 於此或围棋 游居兴不阑 小亭翼其上 旧耕同一观 特道方寸地 林木间自芟 尘土尽去除 寻幽独忘餐 爰有老仙翁 仁者兴嗟叹 山僧不好奇 几至遍圬漫 惜哉岁月久 鸠工妙手刊 题名或赋诗 冥搜思不悭 我有英贤乐 步虚潜往还 又疑桃源客 岂不停翔鸾 静想瑶池仙 睥睨措笔难 今进无王维 若是乌能班 通天与三峡 名装不易殚 游者可意得 断劚非斧刓 乾坤所开避 蒸岚不相干 爽气自有余 有岩可跻攀 有洞可休息 有灶可炼丹 有室可居佛 虽压不相残 虽近不相狎 虽单不为鳏 虽偶不为配 或钝而非顽 或巧而非怪 或密而弯环 或疏而分散 或砌而成鞍 或累而成塔 或色若豹斑 或声若磬响 或向若相欢 或背若相恶 而能垂钓竿 或突出皋岸 而可罗杯盘 或平为几案 如兵方结圆 或参差不齐 如朝赴金銮 或先后相续 如射而禽翻 或腾而不下 如猎而兽跧 或倾而复举 挛属而奔湍 或涌如波浪 重叠而聚攒 或堆如云霞 而正其衣冠 或俨如端士 而枯其形颜 或伛如老人 或罗如星官 或严如卫吏 或曲如龙蟠 或侧如虎卧 或走如奔帆 或立如驻马 或方如仙坛 或列如屏风 高下数亩间 旁有石一障 额自九重颁 梵修祝圣寿 地胜苾刍女 中虚左梵刹 险绝如函关 群峰自西来 曲折束成湾 滩横水亦转 水势中分滩 直北二江合 陡觉天地宽 纵目四无际 凛凛常风寒 青石生龙文 台敞旧轩栏 神存古庙貌 气象非尘寰 攀援临绝顶 万丈亲云端 山高雄地理 无以过南山 浈阳富佳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