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多讥评

出自:宋代·胡寅《赠邢子友》

拼音:[xiāng,xiàng][féng][duō][jī][píng]

平仄:平平平平平

忆昔筮仕初,典教洛学者。
故家多遗俗,住叩冠屡整。
得交邢公子,伯仲皆豪颖。
湖园万竿竹,伊水注深静。
藤林与花岛,转步即殊景。
梅台更称奇,云玉粲寒耿。
官閒日从君,何宴不酩酊。
每闻魁伟论,虽醉洒然醒。
寻幽访古径,并辔缓无骋。
向来春风鬓,忽忽雪飘颈。
三川在何处,会合乃潭永。
久要见襟抱,意态谢炎冷。
雇予衰懦质,酬答忘形影。
泛舟三百里,念我特相省。
酒酣摅剧论,壮气尚雄猛。
乐将高歌发,忠以微语警。
岂无一可恨,不肯破空境。
石坛夜焚香,岩寺朝供茗。
相逢多讥评,墨守卒未领。
湘流平似席,告别理归艇。
原言频惠音,庶以代咳謦。
它年当扣门,此话欲重请。

查看原文

注释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讥评】1.亦作"讥平"。 2.讥议评论﹔讥讽批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逢】

逢【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

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

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侯。

姓。齊逢丑父。

《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叶符方切,音房。《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多】

多【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讥】

譏【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誹也。《增韻》誚也。《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廣雅》問也。《增韻》伺察也。《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註》譏,呵察也。

《廣雅》諫也。《玉篇》嫌也。《廣韻》譴也。

官名。《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韻會》通作幾。《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评】

評【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平。《博雅》平也,議也。《廣韻》平量也。《增韻》品論也。《後漢·許劭傳》劭好覈論鄕黨人物,毎月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魏志·曹植傳》曹植與邯鄲淳評說混元造化之端。《舊唐書·陸贄傳》互相譏評。《文心雕龍》評者,平理。《新論·正賞篇》評者,所以繩理也。

官名。《晉書·職官志》廷尉主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有評事八人,掌出使推按。

邑名。《梁書·新羅國傳》其邑在內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

姓,見《姓苑》。

通作平。《後漢·霍諝傳》前者溫敎許爲平議。《蜀志·費褘傳》論平其是非。

《玉篇》皮柄切《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張,乖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