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示疾毗耶城

出自:宋代·曾协《次韵翁士秀病起》

拼音:[guǒ][rán][shì][jí][pí][yé,yē][chéng]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一间何阔昔未有,拟遣苍头问安否。
果然示疾毗耶城,静看医方出吾肘。
平生豪气干青云,客疾来侵岂能久。
已知筋力却几杖,复见精神照窗牖。
花时倏忽风雨过,无语酬春愧颜厚。
管城端复束高阁,公不自倡谁为首。
俄惊肆笔出在篇,聊示作家三昧手。
我今方觉疾病婴,岂是同生值阳九。
镜中华发略相似,材具超人定非偶。
公今阔步蹑中朝,顾我一麾方出守。
如何江湖大国楚,笑谓曹郐言地丑。
似矜断木欲青黄,宁有长松生培塿。

查看原文

注释

【果然】1.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名不虚传丨他说要下雪,~下雪了。 2.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你~爱他,就该帮助她。
【示疾】佛教语。谓佛菩萨及高僧得病。
【毗耶】1.亦作"毗邪"。亦作"毘耶"。 2.佛教语。梵语Vai??li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印度城名。《维摩经》说,维摩诘(意译净名)居士住毗耶城(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释迦派文殊师利前往问疾。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师利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3.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4.指《维摩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果】

果【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與惈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集韻》《韻會》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唐韻》《集韻》《韻會》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

通裸。《廣韻》赤體也。

《集韻》《韻會》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魯火切,音臝。《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

【然】

然【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註》然之言焉也。

《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註》然猶而也。

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字註。

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叶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示】

示【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岐。同祇。《周禮·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禮。《釋文》示或作祇。

姓。《史記·晉世家》示眯明。《左傳》作提彌明。

地名。《前漢·地理志》越嶲郡有蘇示縣。

《唐韻》《集韻》《韻會》矣。《禮·檀弓》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書·武成》示天下弗服。

與視通。《詩·小雅》視民不恌。《箋》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禮·曲禮》幼子常視毋誑。《疏》示視古字通。《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

姓。明宣德中賢良示容。

【疾】

疾【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嫉。《說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來急,故从矢。矢,急疾也。《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玉篇》患也。《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

《玉篇》速也。《廣韻》急也。《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詩·大雅》昊天疾威。《傳》疾猶急也。《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疏》疾,捷速也。《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

《增韻》惡也。《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注》疾,惡也。

《爾雅·釋言》疾,齊壯也。《疏》急速齊整,皆于事敏速强壯也。

虐也。《詩·大雅》疾威上帝。《朱注》疾威,猶暴虐也。

怨也。《管子·君臣篇》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注》疾,怨也。

毒害也。《左傳·宣十五年》山藪藏疾。《註》山之有林藪,毒害者居之。

姓。《姓譜》元魏疾陸眷。

車轅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周禮·秋官》大行人立當前疾。

劉疾,鳥名。《爾雅·釋鳥》鶛,劉疾。

與嫉通。《書·君》爾無忿疾于頑。

《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傳》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史記·孫臏傳》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

與蒺同。《前漢·揚雄傳》及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韻補》叶才詣切,音劑。《易·無妄》无妄之疾,勿藥有喜。喜,音戲。《詩·大雅》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叶下戾。《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馳波跳沫,汨隱漂疾。

【毗】

毗【辰集下】【比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琵。明也,厚也,輔也。《詩·小雅》天子是毗。《毛傳》毗,厚也。《鄭箋》毗,輔也。《正義曰》以毗爲毗益,故爲厚,亦由輔弼使之厚,義與鄭同。

《爾雅·釋訓》夸毗,體柔也。《李巡曰》屈已身,求得於人,曰體柔。《詩·大雅》無爲夸毗。

《朱註》夸,大。毗,附也。

《莊子·在宥篇》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隂。《註》司馬云:毗,助也。一曰幷也。

《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郉疏》木枝葉稀疎不均者爲暴樂。

《博雅》毗,懣也。

諸毗、彭毗,皆山名。見《山海經》。

毗陵,漢縣名。師古曰:舊延陵也。漢改曰毗陵,屬會稽郡。今常州曰毗陵。

犀毗,革帶鉤也。《史記·匈奴傳》孝文遺匈奴黃金胥紕一。《漢書》作犀毗。《索隱曰》《戰國策》云:趙武靈王賜周紹具帶黃金師比。延篤云:胡革帶鉤也,則帶鉤亦名師比。胥、犀與師,,帶頭,言腰頸細如帶束也。

毗貍,鼠名。《澠水燕談》契丹國產大鼠,而足短,極肥。其國以爲殊味。

毗盧,佛名。

佛家有毗耶居士。見《維摩經》。耶亦作邪。《王屮·頭陀寺。

【耶】

耶【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以遮切《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邪。《玉篇》俗邪字。《正韻》語助。

疑辭。

《增韻》俗謂父曰耶。《古木蘭詩》卷卷有耶名。《杜甫詩》見耶背面啼。

《荀子·議兵篇》莫耶長刃利鋒。《正字通》吳大夫莫耶作寶劒,因謂劒爲莫耶。或曰干將莫耶,當時鑄劒者夫婦之名,故雄劒名干將,雌劒名莫耶。

《史記·淳于髠傳》汙耶下地。《說苑》作汙邪。

《正韻》徐嗟切,音邪。《荀子·成相篇》耶枉僻囬失道途。

《韻補》叶余嗟切,音近倭。《韓愈·施先生墓誌銘》縣曰萬年,原曰神禾。高四尺者,先生墓耶。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