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葱蒜薤青遮陇

出自:宋代·邵雍《首尾吟》

拼音:[jiǔ][cōng][suàn][xiè][qīng][zhē][lǒng]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闲观蔬圃时。
暖地春初才欎欎,宿根秋末却披披。
韭葱蒜薤青遮陇,蓣芋姜蘘绿满畦。
时到皆能弄精彩,尧夫非是爱吟诗。

查看原文

字义

【韭】

韭【戌集中】【韭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舉有切《正韻》已有切,音久。《說文》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韻會》通志云:韭性溫,謂之草鍾乳。《禮·曲禮》韭曰豐本。

《內則》豚,春用韭,秋用蓼。《儀禮·聘禮》韭葅。《列子·天瑞篇》老韭之爲莧也。《埤雅》韭之美在黃。

《爾雅·釋草》蒮,山韭。《疏》韭生山中者名蒮。《本草》李時珍曰:諸葛韭,亦山韭也,但因人命名耳。

《本草》孝文韭,生塞北,狀如韭,云是魏孝文帝所種。

《羣芳譜》水韭,五六月堪食,不葷而脃。《北戸錄》水韭,生於池塘中,葉似韭,得非龍爪韭乎。字林云:簽,水中野韭也。

《本草》麥門冬,一名禹韭,齊名愛韭,秦名烏韭,楚名馬韭,越名羊韭。

【葱】

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蔥《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韻會》麤叢切,音聰。《說文》菜也。《本草》蔥从悤,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禮·內則》膾春用蔥。

劒名。《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

《爾雅·釋器》靑謂之蔥。《詩·小雅》有瑲蔥珩。《註》蔥,蒼也。《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

山名。《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韻會》氣通達也。《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集韻》初江切,音窻。《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註》蔥靈,輜車名。

《韻補》叶千剛切,音倉。《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自相望。《玉篇》俗作䓗。《五經文字》作葱。(蔥)《集韻》葱古作蔥。註詳九畫。

【蒜】

蒜【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蘇貫切,音算。《韻會》葷菜也。《古今注》蒜,卵蒜也。俗謂之小蒜。《爾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古以銀蒜押簾。《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鉤銀蒜條。《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註》蒜山在潤州西二里。《干祿字書》蒜俗亦作䔉。

【薤】

薤【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介切《正韻》下戒切,音械。《說文》菜也。《爾雅·釋草》薤,鴻薈。《註》薤,似韭之菜也。《禮·內則》切蔥若薤,實諸醯以柔之。《儀禮·士相見禮》註:蔥薤之屬,食之止臥。

簟名。《韓翃詩》薤葉照人呈夏簟。

《古樂府·薤露行》。

《韻補》胡計切,音系。《魏文帝·塘上行》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魚肉賤,棄損蔥與薤。

【青】

靑【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

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

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一名楊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淮南子畢萬術云: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韻會》竹皮曰靑。《後漢·吳祐傳》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有靑牛氏,靑陽氏。

《集韻》《韻會》子丁切。與菁同。《詩·衞風》綠竹靑靑。《傳》靑靑,茂盛貌。《釋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

《小雅》其葉靑靑。《釋文》靑,子零反。

【遮】

遮【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正奢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奢切,。《說文》遏也。《玉篇》冒也,斷也,要也,攔也。《史記·高帝紀》三老董公遮說漢王。《後漢·班超傳》伏兵遮擊。

《正韻》蔽也。《後漢·輿服志》張帶鞬,遮迾出入。

《正字通》周遮,語多貌。《白居易詩》周遮說話長。

《集韻》之夜切,音柘。義同。

叶之戈切,灼平聲。《司馬相如·上林賦》山林爲之震動,川谷爲之蕩波。《巴渝》宋蔡,淮南《于遮》。《註》《于遮》,曲名。

【陇】

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正韻》力董切,音壠。《說文》天水大阪也。《前漢·地理志》天水郡隴縣。《註》今呼隴城縣者也。

《史記·六國表》文公踰隴。《秦本紀》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漢天水,今鞏昌府秦州。

《廣韻》州名。漢汧縣,後魏置東秦州,攺爲隴州,因山名之。《地理直音》隋汧陽郡,今鳳翔府隴州。○按今陝西鞏昌府淸水縣,平涼府華亭縣,鳳翔府隴州,皆有隴山,洮州衞有東隴山。

《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隴。《註》鄭地,滎陽東有隴城。

姓。

《正韻》丘壟之壟,亦作隴。《列子·天瑞篇》逆之隴端。《前漢·劉向傳》皆無丘隴之處。

壟畝亦作隴。《史記·項羽紀》起隴畝之閒。

《荀子·議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卽龍鍾。新序作隴鍾。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