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歌喧豗

出自:明代·袁凯《荒园》

拼音:[yǒng][gē][xuān][huī]

平仄:仄平平平

莽莽荒园,阴阴雾霾。
剃以灌木,带以蒿莱。
鼷鼠踸踔,鸱鸮啸哀。
中有一士,憔悴形海三世不显,终身无媒。
冠裳绽裂,毛发毰毸。
食无余糁,室有浮埃。
朝餐井李,夕荫园枝。
奚有琴册,咏歌喧豗
亦有流泉,载沿载洄。
岂不辛苦,聊用徘徊。
昊天赋命,如彼之材。
卑不可抗,高其能摧。
贵贱贤愚,孰能迁推。尼父天纵,回亦奇才。
厄陈屡空,曾无叹嗟。
明明圣轨,烈烈高怀。
景行先哲,敢不钦哉。

查看原文

注释

【咏歌】1.亦作"咏謌"。 2.吟咏歌颂。
【喧豗】1.形容轰响。 2.犹纷纭;纷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咏】

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註》發咏,謂以樂納之。

《集韻》或作永。《詩·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咏。○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咏。《字彙》作咏,从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咏字右从二水作,不从永。(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疏》詠者,永言也。《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鳥鳴亦曰詠。《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通作咏。《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禮·樂記》作歌咏。

《說文長箋》省作永。《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喧】

喧【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

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豗】

豗【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音灰。《玉篇》豬豗地也。

《類篇》相擊也。《木華·海賦》磊匒匒而相豗。《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

《正韻》喧豗,鬨聲。《李白·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張九齡·江上遇疾風詩》不知天地氣,何爲此喧豗。

《字彙補》豗傀氏,古之君也。見《通鑑·因提紀》。

《類篇》通作非。豗字从尢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