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雍沂国封鼎峙

出自:宋代·沈继祖《上章帅侍郎》

拼音:[wèi][yōng][yí][guó][fēng][dǐng][zhì,shì]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太平之兆从西起,西方人兮独宏伟。
中兴三相西蜀英,魏雍沂国封鼎峙
得君之专不约同,应龙翔云鱼有水。
大勋将集自有时,时望今归章夫子。
岷峨英气蟠千年,十年郁蟠一朝启。
固应世命生大材,天下重轻之所系。
六鳌不动海岳崇,八柱檠天穹窿倚。
寿皇燕翼贻孙谋,寘公从橐良有以。
龙蟠虎踞帝王都,居守重任不轻畀。
神州陆沉五终星,有讎未复已三世。
经营江表诚急先,移镇上流实隆委。
议和但苟朝夕安,岁输金缯殊未已。
无事坐养百万师,所虑民贫财益匮。
胡雏何知蓄狂谋,天其启我或在此。
荆州昔号用武国,曹瞒落笔惊刘备。
况今吴蜀势连衡,乘时振槁悉披靡。
料人当要知料己,上策由来当自治。
实边至计耕与桑,祖逖未可成败议。
祖宗德泽在遗黎,中原自有壶浆至。
我公恩信结人深。岂独长城贤万里。
尝闻机会不容发,尚父宵征奚暇寐。
诸葛手握将相权,愿改吾短不逢恃。
其心休休能有容,即是古人勋业地。
往时韩富屡守藩,以养威望须历试。
一旦大用无间言,列圣用人有深意。
虽然五大不在边,端委面槐乃公位。
玄龄如晦不言功,持效于君兼众美。
大江之西有癯儒,半生混迹渔樵里。
兵书一箧老无功,耿耿但余忧国泪。
一官漫仕不疗饥,五斗折腰安敢耻。
沮漳时倚仲宣楼,往事成尘谁复纪。
此生幸识元紫芝,今为晏御尤自喜。
冯欢欲歌归来乎,绕朝有策不用耳。
函关请封一刃泥,赞普可招尺书纸。
我思古人不可见,空对孤灯慕青史。
公能挈之于沉渊,犹拟楯墨书檄字。
举似孙郎帐下儿,或能道人意中事。

查看原文

注释

【鼎峙】〈书〉三方面对立。鼎有三足,所以叫鼎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魏】

魏【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魚貴切《集韻》《韻會》虞貴切,音僞。《說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聲。《註》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爲魏國之魏。《詩·魏風譜》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貢,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周禮·天官·大宰》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註》象魏,闕也。

姓。《廣韻》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畢,至畢萬仕晉封魏城,後因氏焉。

《集韻》語韋切,音巍。《莊子·知北遊》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

《揚子·方言》魏,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而有容謂之魏。《註》魏魏,小成貌。

《集韻》《正韻》吾回切,音嵬。義同。

【雍】

雍【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廱。《玉篇》和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水名。《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縣名。《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爲號。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廣韻》姓也。祭仲壻雍糾。見《左傳·桓十五年》。

《集韻》通作雝。《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按禮王製作辟雝。

《集韻》委勇切,音壅。《周禮·秋官·司寇》雍氏。《註》謂隄防止水者也。《釋文》雍,於勇反。

《集韻》祐也。《揚雄·甘泉賦》雍神休。《註》晉灼曰:雍,祐也。師古曰:雍,聚也。雍讀曰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用切,音㙲。《廣韻》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釋文》雍,於用切。○按爾雅釋地作雝。

《韻會》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釋文》雍,於用反。

《廣韻》姓也。《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沂】

沂【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魚衣切,音溰。水名。《說文》水出東海費縣。一曰沂水出泰山,蓋靑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水經注》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爲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閒以爲圮,子房遇黃石公,卽此處。《地理通釋》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酈道元謂出尼丘山,西北逕魯之雩門,謂之沂水。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亦謂之沂水。

山名。四鎭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鎭五嶽。《註》靑州之沂山。

地名。《左傳·定五年》大敗夫㮣王于沂。《註》沂,楚地。

州名。本秦琅邪地,宋置北徐州,周攺沂州,今屬兗州府。

沂水,縣名。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俱見《廣輿記》。

姓。《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器之釿鍔。釿或作沂。《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俱作魚巾切。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封】

封【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崶。《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註》封,土地之事也。

《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前漢·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大也。《詩·商頌》封建厥福。《書·舜典》封十有二山。《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聚土曰封。《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培也。《吳語》封殖越國。《註》壅本曰封。

富厚也。《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凡專利自私曰封。《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國名。《禮·明堂位》封父龜。《註》封父,國也。

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姓。黃帝時有封鉅。

賁氏改封氏。

穿封,複姓。

土精。《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封豕,大豕名。

去聲。《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叶府良切,音方。《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从寸作。

【鼎】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峙】

峙【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正韻》丈几切,音畤。《廣韻》峻峙,屹立也。《班固·東都賦》通天訬以竦峙。《註》通天,臺名。訬,高也。

《班固·東都賦》散似驚濤,聚似京峙。《註》京峙,高丘也。

《爾雅·釋詁》供峙,共具也。《書·費誓》峙乃糗糧。《詩·大雅》以峙其粻。《註》峙,積也。《集韻》或作跱。

相关诗句
或能道人意中事 举似孙郎帐下儿 犹拟楯墨书檄字 公能挈之于沉渊 空对孤灯慕青史 我思古人不可见 赞普可招尺书纸 函关请封一刃泥 绕朝有策不用耳 冯欢欲歌归来乎 今为晏御尤自喜 此生幸识元紫芝 往事成尘谁复纪 沮漳时倚仲宣楼 五斗折腰安敢耻 一官漫仕不疗饥 耿耿但余忧国泪 兵书一箧老无功 半生混迹渔樵里 大江之西有癯儒 持效于君兼众美 玄龄如晦不言功 端委面槐乃公位 虽然五大不在边 列圣用人有深意 一旦大用无间言 以养威望须历试 往时韩富屡守藩 即是古人勋业地 其心休休能有容 愿改吾短不逢恃 诸葛手握将相权 尚父宵征奚暇寐 尝闻机会不容发 岂独长城贤万里 我公恩信结人深 中原自有壶浆至 祖宗德泽在遗黎 祖逖未可成败议 实边至计耕与桑 上策由来当自治 料人当要知料己 乘时振槁悉披靡 况今吴蜀势连衡 曹瞒落笔惊刘备 荆州昔号用武国 天其启我或在此 胡雏何知蓄狂谋 所虑民贫财益匮 无事坐养百万师 岁输金缯殊未已 议和但苟朝夕安 移镇上流实隆委 经营江表诚急先 有讎未复已三世 神州陆沉五终星 居守重任不轻畀 龙蟠虎踞帝王都 寘公从橐良有以 寿皇燕翼贻孙谋 八柱檠天穹窿倚 六鳌不动海岳崇 天下重轻之所系 固应世命生大材 十年郁蟠一朝启 岷峨英气蟠千年 时望今归章夫子 大勋将集自有时 应龙翔云鱼有水 得君之专不约同 魏雍沂国封鼎峙 中兴三相西蜀英 西方人兮独宏伟 太平之兆从西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