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息保气母

出自:宋代·程公许《和景韩赠子敬示章韵》

拼音:[shù,shǔ,shuò][xī][bǎo][qì][mǔ]

平仄:仄平仄仄仄

艳冶昭阳妃,娇好浣妙女。
盛时一转盼,零落委黄土。
彼姝秋胡妇,真节甘独守。
炜炜编简上,芳声乃持久。
我欲呼绪风,酹以一觞酒。
君看涧底松,阅世几寒暑。
丈夫要如此,千载可尚友。
鬼蜮玩阿瞒,何妨掺挝鼓。
平生书王车,一字不堪煮。
忾我左右手,双顾石棱紫。
忍穷学师道,觅句迫徐俯。
横陈味嚼蜡,下笔迅流水。
忆昨涪江滨,对吟夜床雨。
有为轻判袂,愁凭乌皮几。
人生如飞蓬,飘落无定所。
那知锦官城,尊酒又同举。
草玄几垂丝,笔力造化补。
自我交斯人,短翅思决起。
不因得趣同,那觉同心苦。
至今浮山梦,历历西窗语。
斋厨厌苜蓿,尘甑窘禾稆。
忍饥搜枯肠,数息保气母
何当陪胜赏,一醉诗分取。
终恐吃期期,输君白玉尘。

查看原文

注释

【数息】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气母】1.元气的本原。 2.虹的别名。参阅宋陶谷《清异录.天文》引《博学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数】

數【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

《集韻》阻切,音所。義同。

《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禮命之多少。

《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註》隷首,黃帝之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頻數也。《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集韻》蘇谷切,音速。《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余其期。《註》徐廣曰:數,速也。

《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細也。《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趙岐註》密細之網。

《集韻》聳取切,音繏。數數,猶汲汲也。

所錄切,松入聲。汲水疾也。《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所六切,音縮。數數,迫促意。

仕角切,音浞。促也。

《韻補》叶先奏切。《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后,克明克秀。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息】

息【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

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

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子曰息。《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出錢生子亦曰息。《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勞也。《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註》息,勞也。《釋文》勞,力報反。

休也。《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

《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國名。

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註》息國,汝南新息縣。《釋文》一本作鄎。

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姓。《姓苑》今襄陽有此姓。

息夫,複姓。

叶私列切,音屑。《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从心从自,自亦聲。《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保】

保【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注解:〔古文〕音寶。安也。《周禮•天官》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註》保庸,安有功者。

恃也,守也。

《禮•月令》四鄙入保。《註》小城曰保。

都邑之城曰保。

任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註》保猶任也。

全之也,佑也。《書•召誥》天迪格保。《註》格正夏命而保佑之。

《詩•小雅》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說文》養也。《增韻》抱也。《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禮•文王世子》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前漢•宣帝紀》嘗有阿保之功。《註》阿,倚也。保,養也。《賈誼傳》保者,保其身體。

《史記•欒布傳》窮困賃傭於齊,爲酒家保。《註》酒家作保傭也。

姓。《呂氏春秋》楚保申,爲文王傅。

與褓緥褓。

叶博古切,音補。《易林》東南其戶,風雨不處。燕婉仁人,父子相保。

叶博效切,音報。《詩•大雅》無射亦保。叶上廟。

【气】

气【辰集下】【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